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作者: 朱永新|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89.8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我的教育理想
ISBN: 9787540798659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近些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 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 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 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 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面对这些令人发 指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年的教育究竟有没有 深入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德育怎么了? 鲁洁教授在《教育的返本归真》一文中写道:“20 世纪的一切都说明人类患下了‘分裂症’。在物质方面 ,人类已达到造物主的水平,几乎已经无所不能,可以 无所不为;但是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在自我认识、自我 把握等方面,却是如此的发育不良,水平低劣。”缺乏 大智慧的中国人其实是用小智慧在毁灭自己,“这就使 人类处境特别危险,就像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拿起一把 子弹上了膛的手枪”① ()。鲁老师讲的返本归真,一 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重视德育。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 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 育的最高目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应《纽约 时报》教育编辑之约发表的《教育声明》中指出:“用 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 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 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 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 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 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 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 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 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 ’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 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古今中外教育家对 德育重要性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仅从这 三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把德育放到了一 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 魂。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欢迎,畅销多年。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欢迎,畅销多年。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

书籍目录

上 篇

第一章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004 / 一、重视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德行

005 / 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006 / 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

007 / 四、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

008 / 五、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

010 / 六、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

012 / 七、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013 / 八、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智育

015 / 一、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

017 / 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019 / 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021 / 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023 /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026 / 六、重视实践,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

028 / 七、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030 / 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智育途径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

033 / 一、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035 / 二、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038 /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

040 / 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

042 / 五、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043 / 六、让学生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045 / 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048 / 八、有机融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使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美育

051 /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054 / 二、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056 / 三、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059 / 四、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061 / 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063 / 六、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突出“示范美育”

065 / 七、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068 / 八、在美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 我心中的理想劳技教育

071 / 一、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态度

074 / 二、鼓励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076 / 三、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078 /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080 / 五、注重劳技教育与德智体美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082 / 六、注重个性和年龄差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084 / 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086 / 八、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编写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

第六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090 / 一、突出学校的特色

093 / 二、彰显学校的品位

094 / 三、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远大理想的校长

095 / 四、有一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096 / 五、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097 / 六、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

098 / 七、有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第七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100 / 一、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

101 /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102 / 三、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

104 /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106 /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107 /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109 /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110 / 八、坚忍、顽强,不怕挫折

第八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

112 / 一、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115 / 二、珍视学校的名誉

117 / 三、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

119 / 四、胸怀宽广,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121 / 五、善于协调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学校

122 / 六、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124 / 七、注重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挖掘教师潜能

125 / 八、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九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127 / 一、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

129 / 二、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

131 / 三、自信自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

133 / 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

135 / 五、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

136 / 六、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十章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

139 / 一、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142 / 二、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地成长

143 / 三、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特长

145 / 四、以朋友式的平等身份对待孩子

146 / 五、以身作则,一诺千金

147 / 六、对孩子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进行侮辱性批评

149 / 七、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

150 / 八、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教育

下 篇

第十一章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155 /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终极目标

158 / 二、现代教育完善和发展人的现代化

163 / 三、把握现代化内涵、趋势,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二章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167 / 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170 / 二、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能力

172 / 三、创新教育,需要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与氛围

175 / 四、创新教育,需要开放、民主的实践原则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82 /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184 /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共识与认同

186 /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89 / 四、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加强思想教育

194 / 五、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发挥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

196 / 六、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提高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第十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199 / 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

201 / 二、教育发展不平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04 / 三、教育科学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8 / 四、实现科学发展,需要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216 / 一、教育改革的科学化趋势,倡导向科学要质量

217 / 二、教育改革的人文化趋势,倡导培养人文精神

218 / 三、教育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力求达到教育最优化效果

218 / 四、教育改革的心理化趋势,倡导培养健全人格

219 / 五、教育改革的信息化趋势,倡导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手段获取知识

220 / 六、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趋势,倡导教育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20 / 七、教育改革的个性化趋势,倡导办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

221 / 八、教育改革的民主化趋势,倡导培养师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222 / 九、教育改革的法制化趋势,倡导教育行为的规范和完善

222 / 十、教育改革的终身化趋势,倡导教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

第十六章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224 / 一、高等教育问题频现,亟须提到议事日程

226 / 二、高等教育改革,需疗治大学行政化痼疾

227 / 三、高等教育改革,需探索大学分类管理

228 / 四、高等教育改革,需探索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路径

230 / 五、高等教育改革,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231 / 六、高等教育改革,需容纳偏才、怪才

第十七章 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3 / 一、课程改革应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235 / 二、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国际化为重心

237 / 三、课程改革应注重以本土化为特质

239 / 四、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多样化为方向

第十八章 中国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未来

241 / 一、道德教育经受知识、市场与全球化挑战

246 / 二、道德教育呈现各方面统一的格局

249 / 三、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目标

250 / 四、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内容

252 / 五、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方法

253 / 六、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体制

254 / 七、道德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第十九章 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未来前景

257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259 / 二、教师教育改革,需要改变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262 / 三、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264 / 四、教师教育改革,重在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第二十章 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

267 / 一、教育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

268 / 二、信息化将改变中国教育的模式

269 / 三、教育的国际化大大加速

271 / 四、教育将更加注重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

272 / 五、教育产业会有较大较快发展

273 / 六、教育将更加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275 / 参考文献

279 / 主题索引

286 / 第六版后记

287 / “朱永新教育作品”后记

媒体评价

朱永新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理论有实际,平易近人,用广大教师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说出具有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理论,案例中含有教育的哲学。广大教师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所以他的书拥有众多的读者。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著名教育学家 顾明远 这部专著凝聚了朱教授从教师、教授、学者到管理者的毕生经验。虽然朱教授堪称中国教育领域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但他的著作都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也不例外。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体现出朱教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其中的每个章节都留有朱教授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800多所学校中推行的教育实验的印迹,我感到这一教育实验的清风扑面而来。 ——韩国教育bu原部长、国立首尔大学荣誉教授 文龙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