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中)(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释教在道教之上制 武曌(624-705),唐并 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 人,初为唐太宗才人。太 宗崩,出为尼;高宗立, 复入官,不久立为皇后; 高宗崩,中宗立,她即临 朝称制。后废中宗,立睿 宗;又废睿宗,自称帝, 改国号为周,自名为曌, 被称为则天大圣皇帝。她 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本 文作于武周天授二年(691 )三月。 背景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间大 盛,入隋以后,隋文帝、 隋炀帝都信仰佛教。炀帝 与天台宗关系尤深,他虽 弑父杀兄,但佛教徒将他 比为阿阇世王。阿阇世王 本为弑父杀君之恶主,但 《大涅槃梵行品》列举多 种理由以明其无罪。不仅 无罪,《阿阇世王受决经 》还认为他可以成佛。武 则天的母亲杨氏,是隋朝 宗室子孙,武氏即位后, 这一故事对她必大有启发 ,所以她也颁《大云经》 来证明自己地位的合理性 。 传统儒家,都不准妇人 干预国事,所谓“牝鸡司晨” 。武曌以女性登帝位,当 然无法被人接受(参见《 为徐敬业讨武婴檄》)。 因此她急欲寻找使其地位 合理化的典籍,刚好《大 云经》曾记载佛告净光天 女说“以女身当王国土,得 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 ;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 化众生,现受女身”,正符 合其需要,因此颁行天下 ,广为宣扬,并自称金轮 皇帝,表示她乃净光天女 下凡,受命于天,是个“真 命天子”。 影响 自秦汉以来,政治与符 谶的关系便异常密切。刘 邦有斩蛇的传说;王莽篡 汉,“遣五威将军王奇等十 二人颁符命四十二篇于天 下”;光武要中兴,也曾造 过“刘秀当为天子”的谣言。 隋唐开国,亦无不有此神 话。武则天师历代之故智 ,颁《大云经》来证明她 的统治合法,自是潮流所 趋,为时代所需。但因为 她在儒家传统经籍中无法 找到这种她所需要的言论 ,遂不得不旁求于佛教; 而为了酬庸佛教对于她统 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的依 据,当然又必须再颁这篇 诏书,提高佛教的地位。 我们选此文,而不采她《 颁大云经诏》,即是因为 本文能显示更多的意义。 它的意义有五:一、说 明武氏家族的信仰情况; 二、显示唐初佛道之间势 力的消长与斗争状况;三 、是一宗政治与宗教相结 合以谋求本身利益的案例 ;四、可以说明武氏代唐 而未遭激烈反对的思想原 因;五、黜道崇佛也代表 了武周在文化上的新措施 ,有意改换唐朝的道教信 仰,而建立新的佛教王国 。总之,它反映了当时最 复杂的问题。 原文 朕先蒙金口之记,又承 宝偈之文。历教表于当今 ,本愿标于曩劫。大云阐 奥,明王国之祯符;方等 发扬,显自在之丕业①。驭 一境而敦化,弘五戒以驯 人。爱开革命之阶,方启 维新之命。宜协随时之义 ,以申自我之规。虽实际 如如,理忘于先后;而翘 心悬思,思展于勤诚。自 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教之 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 得道有识以归依、极群生 于回向②。布告遐迩,知朕 意焉。 《唐大诏令》 译文 朕曾经得到神人的预告 和重要的偈文,显示现在 的行动,乃是上天早已定 下的愿望。《大方等大云 经》证明了我们这伟大的 事业,符应了上天的要求 。而统一天下,弘扬五戒 ,以革命的方式,开启了 文化新运,也正应配合这 个新时代,自我订立一些 规范。虽然佛教的真如实 法,并不计较先后,但我 们很恳切地想推展我们的 诚心,所以从现在起,三 教讲论时释教排在道教前 面,以便使天下有所依归 ,回向有道的境地。特地 布告远近,让大家晓得我 的用意。 (龚鹏程/编写整理) P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