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阳光/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

半瓶阳光/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
作者: 杨实诚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3.55
折扣购买: 半瓶阳光/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
ISBN: 9787547006894

作者简介

杨实诚,女,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少年儿巍出版社编常。著有《儿童文学美学》《世界童话名篇欣赏》《世界儿童小说名篇欣赏》《杨实诚儿童文学文论集》《探索的步履》等作品。另外发表各类论文、评论近百篇,多次获得优秀儿童文学论文奖。现为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主编。

内容简介

这样的木鱼当然不同于寺庙里的木鱼。离我家不远,有一座不大的寺 庙,年代久远,难以掩饰的破败感扑面而来。如果是黄昏,白昼的嘈杂业 已安静下来,又正巧碰上有风,便可以清晰地听见从寺庙方向飘来的一阵 阵木鱼声。不过,在村子里,人们不叫它木鱼,而是称呼它“剥罗”。因 为敲打它的时候,总是发出“剥罗剥罗”的声音。 一次,去南岳参加一个笔会。南岳是佛教名山,山岭之间,最常见的 自然是庙宇。在一座梵音缭绕的庙宇里,摆放着一条特大型号的木鱼。体 积之大,出乎孤陋寡闻的我们几个人的想象。同去的其他几人惊讶万分, 啧啧称赞,不停地用手抚摸。我在心中却感到万分失落。我发现,南岳的 木鱼和老家那座破庙里的木鱼,其形状如出一辙。既然称之为鱼,就应该 具有一条鱼的样子,可是,无论我怎么看,它们都和鱼相去甚远。 我疑惑不解,为什么不将它们雕凿成一条鱼的形状呢?那么,就真的 名副其实了。我还想,最好是一条鲤鱼。不是说鲤鱼跳龙门吗?被一条鲤 鱼携带着轻轻一跃,也许能够从滚滚凡尘中脱离出来,将苦难的人生提升 到一个妙不可言的极乐境界。而这,正是佛家的追求。 在我们这个村子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木鱼竟然是饭桌上的一道菜 肴,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客人来了,宾主尽欢,总得有鱼相待吧 ,没有鱼成何体统呢?偏偏,这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村,只有几条浅 可见底的溪涧在村前村后绕过。整个村子没有一口像样的池塘,更不要说 诸如水库之类的大面积水域了。交通又不便利,外面的东西很难运进来。 鱼,成了不折不扣的一种奢侈品。 有时,我真的很佩服村民们的生存智慧,没有鱼待客吗,做一条形状 逼真的木鱼吧,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在这种智慧里,蕴藏着无奈,但更 多的是旷达和幽默感。在饭桌上放一条木鱼,类似画饼充饥,带来的自然 是精神上的慰藉。想想吧,假如你来到这个山村做客,坐在餐桌旁,面前 是主人毕恭毕敬端上来的一条木鱼,尽管未饱口福,但绝对能够收获快乐 的花朵。 当然,这样的快乐是永远属于精神层面的。许多年来,村子里的人们 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物质快乐的追求。当我懂事的时候,木鱼在村子里销声 匿迹了,这缘于生活日渐好转。但,鱼依然十分珍贵。如果有谁吃了一条 鱼,这事总要挂在他的嘴上很久,甚至连鱼的味道差不多全部忘记了,他 还在炫耀似的念叨着。 1984年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一所师范,离开了这个闭塞的山村 。第一次在学校食堂就餐,盯着菜谱,我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就买了一条 红烧鱼。有个同班同学看见我津津有味的吃相,撇了撇嘴,说:鱼有什么 好吃的呢?这个同学来自河汊密布的湘阴县,据他称,几乎天天吃鱼,已 经吃腻了。他,自然不懂吃鱼的快感。后来,我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周 末或课余时间,我常聆听他用一种潮湿的语气描绘他老家的各种景致,勾 起心中无限向往。时过境迁,前不久,我到车站去办事,嘈嘈杂杂中,瞥 见人们满头大汗地正忙着从一辆车上卸下一筐筐的鱼,走过去一看,赫然 发现车头上有“湘阴”两个宇,时隔二十年的旧事蓦然浮现在眼前。这一 筐筐的鱼,早晨也许还畅游在这个同学曾经描绘过的某条河流里,短短几 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交通便利了,鱼,也由贵而贱。 现在,我也可以模仿着这个同学的样子,撇撇嘴,不屑地说:鱼有什么好 吃的呢?因为,我也吃腻了。 可是二十年前,吃鱼,对于我以及村子里的人们而言,是怎样一种幸 福啊。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