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3.43
折扣购买: 500个故事教你做人/人生哲学典藏
ISBN: 9787807531968
93.截冠公鸡 唐朝时期,有个名叫李翱的人,有一次他出门来到了陕西零口。 到了那里以后,他就住在一个老百姓家的土窑里,那家人养了二十二 只鸡。其中只公鸡、十五只母鸡。这些鸡啄食、饮水,也不怕人,李翱很 喜欢它们,经常给它们喂食。由于李翱经常喂这些鸡,所以李翱只要一从 屋子里面出来,它们就会立刻迎上去。 有一次,李翱捧来一些米撒在地上,唤它们来吃。这时有只冠子被截 去一半的公鸡,看见地上的米,没有立即就吃。而是仰起头来高叫,眼睛 向四周望,好像在呼唤别的鸡来吃。 群鸡听到呼唤飞跑过来,抢着啄食地上的米。而对那只被截了冠子的 公鸡却群起而攻之。有的啄它,有的拖它,有的羞辱它,一直把它赶走为 止。 傍晚,群鸡成群结队栖息在堂前屋梁上,咯咯嗒嗒不停叫着,好像在 聊天,讲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十分热闹。那只被截了冠子的公鸡也跑过来 ,想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过夜。它立在屋梁下,仰起头望了望,向四处 看了看,小声叫了几下,又大声叫了几下,好像在向群鸡乞求,声音十分 悲哀。 屋梁上的群鸡,听到它乞求的叫声无动于衷,而且还不时地发出嗤之 以鼻的声音,好像是不允许它跟它们一起过夜。那只被截了冠子的公鸡无 奈,只好默默离开。它来到院子里,叫了几声,飞上一棵大树,独自过夜 去了。 恰巧李翱看到了此情此景,对这家的主人说道:“被截了冠子的公鸡 发现食物呼唤同伴共享。这是讲义气呀!别的鸡不是因为它的呼唤才获得 食物吗?为什么还要羞辱它、赶它走呢?为什么不让它人群为伴呢?” 主人告诉李翱说:“这只公鸡是只客鸡。它是邻居陈家的鸡,因为陈 家的母鸡死了,只剩下它一只鸡,所以就把它寄养在这里。这只鸡勇猛善 斗,我家那六只公鸡联合起来,也不是它的对手。群鸡妒忌,所以才联合 起来对付它,不让它吃食,不让它一同栖息。即使这样,那只公鸡还一如 既往,见了食物仍然热情地呼唤群鸡,即使群鸡不报答它,它也不改变自 己的做法。” 李翱听到主人的介绍,非常感慨地说:“禽鸟,虽然是小东西,也有 讲究义气、性格耿直的,也有小肚鸡肠、欺生排外的。鸡群当中都是这样 ,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朝廷呢?我一定记下这件事,让它 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做人智慧:人负我,我不负人。纵然受些委屈,仍初衷不改、义字当 先、善待同类,这是人所应取的道德准则。 94.不禽不兽 凤凰做寿,百鸟都来祝贺,唯有蝙蝠没来。 凤凰责问它说:“你处在我的管辖之下,我的寿宴你却不来,为什么 这样傲慢呢?” 蝙蝠说:“我有脚,属于走兽,朝贺你,你能给我什么好处?” 其后,麒麟过生日,蝙蝠也同样没有去。事后,麒麟也责问它。蝙蝠 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干吗要来向你朝贺?”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麒麟和凤凰见了面,说到蝙蝠的事,相互感叹 地说:“现在世上风气恶劣,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拿它 没办法!” 做人智慧:卑鄙无耻的人没有明确的立场,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 换身份。 95.背禄向义 战国时期,墨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收了许多弟子,让他们学成以 后到各国去做事,用墨家的学说去改造社会。 在当时的诸侯国里,卫国最弱小,也最需要治国人才。墨子就派弟子 管黔到卫国去替另一个弟子高石活动。 卫君一听说高石是墨子的得意弟子,就欣然同意了。卫君把高石安排 在宰相的职位上,并给予他很高的俸禄。 高石上任以后,三次去朝见卫君,每次都把自己的治国主张说完。但 是卫君并没有按照高石的主张去做。高石一气之下便离开了卫国,到齐国 去谋求发展。 高石在途中,去拜见墨子说:“卫君因为尊敬先生的缘故,才给我很 高的俸禄,让我当了宰相。可是我三次朝见他,把我的治国主张都说了, 他却当成了耳旁风,因此我辞职离开了卫国。卫君恐怕认为我发疯了吧! ” 墨子安慰他说:“离开卫国如果合乎正义,被骂为发疯,又有什么损 害?在古代的时候,周公平定了管叔的叛乱,周成王亲自主政以后,他就 辞去宰相职位,人们都说他发疯了。可是后人却称颂他的美德,宣传他的 美名,至今不衰。况且我听说过:‘从事正义事业,就不能回避诋毁而追 求赞誉。’离开卫国如果合乎正义,被骂为发疯,又有什么损害呢!” 高石说:“我离开卫国,怎么敢违背正义呢!从前,先生教育我们说 :‘天下无道,仁人志士不能因为高官厚禄就留在那里。’现在卫君无道 ,我要是贪恋高官厚禄,那就成了白吃饭不干事的小人了。” 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弟子禽滑嫠找来,对他讲述了高石的故事,然 后深有感触地对他说:“违背道义而追求高官厚禄,是大有人在的;抛弃 高官厚禄而捍卫道义,在高石身上充分表现出来。真让我欣慰啊!” 禽滑嫠也为有高石这样的同窗好友而感到无比高兴。 做人智慧:追求道义还是贪恋爵禄,是检验从政者良知的试金石。 96.所罗门王断案 在一个安息日,三个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他们身边带着过多的钱, 不太方便,于是大家商议把所有的钱埋起来,然后就出发了。结果,其中 一个人偷偷地溜回来,把所有的钱都挖走了。 第二天,大家发现钱都没有了,便怀疑是自己人干的,但又没有证据 证明是哪个人,于是,三个人便一起去所罗门王那里请求仲裁。所罗门王 向来以断案英明著称,在了解事情经过后,他什么话也没问,只是说:“ 我这里也有道题解不开,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下,然后我再为你们裁决。” 所罗门王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个女子和一个男人订了婚约。但不久, 她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于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并愿意给未婚 夫一笔钱作为赔偿。这个男青年没有要赔偿金,而且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 求。姑娘家境富裕。很不幸被一个老头拐骗了。后来,姑娘对老头说:“ 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赔偿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约,所以,你也应该如此 待我。” 于是,老头也同样答应了她的要求。 所罗门王讲完故事后,就问姑娘、青年和老头,哪一个的行为叫人称 赞。 第一个认为,男青年不强人所难,连赔偿金也不要,其行为可嘉。 第二个认为,姑娘为了爱情,有勇气和未婚夫解除婚约,其行为可嘉 。 第三个人说:“这个故事叫人摸不着头脑,那个老头为了钱诱拐姑娘 ,可却没有拿钱就放她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于是,所罗门王大吼一声:“钱是你偷的!” 然后,所罗门解释道:“他们两人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爱情和个性 ,而你却只想到钱,而这正是小偷的职业敏感,所以你是小偷。” 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