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年谱

曾纪泽年谱
作者: 潘德利//王宇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曾纪泽年谱
ISBN: 9787500498162

作者简介

王宇 1967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曾获沈阳市优秀妇女工作者、沈阳市三育人标兵等称号。曾出版《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参考书》、《×阅读》、《辽宁社会科学成果总目录》等图书6部。发表图书馆管理学、情报信息学方面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多项。 潘德利 1952年生,辽宁沈阳市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毕业。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曾主编《■言》、《曾国藩家书》、《选择与生活》等图书10余部。发表图书馆学、文献学方面论文百余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多项。近年来倾心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古籍文献流散与回归研究。

内容简介

曾纪泽小传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家,经世派学者。湖南湘乡(今属双峰 )人,字劫刚。曾国藩长子。他工诗文,兼通小学。工书法篆刻,擅山水, 尤精绘狮子,有《归朴斋集》。在他降临人世时,其父曾国藩即赴京城做 官。后来曾国藩拜相封侯,九叔父曾国荃也官至两江总督,可以说他出生 在一个完全的官宦世家。然而,他并未沾染世家子弟的习气,学识人品俱 佳,这与其父曾国藩对他从小就进行严格的家教有关。 曾国藩出身于世代为农的下层农民家庭。他虽权绾四省,位列三公, 拜相封侯,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基,深知名誉、地位、家业的来之不易 ,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孙显赫万世,永不衰败。于是,曾国藩费尽心机,从 封建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独创一套治家理论和教育子女的方法。从曾国 藩家书、日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谆谆诱导曾纪泽 等儿女刻苦读书,好好做人,不求做官发财,不以优越地位自居,重在真 才实学,自立自强。 曾纪泽从幼时起就受到父亲曾国藩在读书方面的反复训导和严格要求 ,使他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和怎样读书等问题。曾国藩教导儿子,读书的 好处很多,除了生存所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人 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然而,要改变气 质,就必须“先立坚卓之志”。他再三嘱咐曾纪泽,应当珍惜这优越的家 庭环境和条件,趁年轻的时候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曾纪泽受到父亲曾国藩细致而又亲切的训导,掌握了读书的方式和方 法。诸如怎样读经典书籍,怎样读制艺文字,都有区别对待。他牢记父亲 概括的读书方法:“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在看、读方面,按照父亲列出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精读与粗 读并进;在写、作方面,写字“切不可间断一日”。各种体例的文章与诗 词“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曾纪泽在父亲的循循诱导之下 ,异常刻苦认真,打下了牢固的国学基础。自20岁起,又开始涉猎西学中 的科学技术知识,爱好极为广泛,经学、乐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 、英语无不兼顾。他深刻地认识到,外语是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接触世 界的必备工具。因此,他靠自学掌握了英语,能用英语交谈、写作。这在 当时,保守气氛浓厚、士大夫鄙夷西学的文化环境下,是很不容易的,为 他兼做三国外交公使、办理洋务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曾纪泽在父亲曾国藩的教诲下,懂得了做人的准则。曾国藩在家书中 对子孙寄予的最大希望是:“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 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所谓君子,就是“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他告诫曾纪泽:“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人德之基”。从小时候起就应当养成不贪图奢华 ,不习于懒惰,这对于官宦人家的子弟来说尤其重要。在曾国藩悉心家教 之下,曾纪泽为人厚重,处事精明果断,而且学识渊博,贯通中西,是一 位难得的人才,受到时人的称赞和朝廷的重用。 同治九年(1870)春,曾纪泽荫生测试及格,由吏部官员带领引见后, 奉旨升户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副司长),经过抽签分到户部陕西司做官 。光绪三年(1877),以承袭毅勇侯爵入京,与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艾 约瑟、丁韪良、梅辉立、璧利南、德微理亚等交游,进一步了解外国情况 。光绪四年(1878),出任驻英、法公使,补太常寺少卿,次年转大理寺少 卿。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 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在英办理订造船炮事宜。又将中国使馆馆址由租 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也 不流于奢靡。驻外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 光绪五年(1879),巴西通过其驻英公使与曾纪泽联系,谋求与中国建交、 通商,并招募华工垦荒。曾纪泽审时度势,建议清廷予以同意;唯对招募 华工一事,因美洲各国虐待“苦力”,请予以拒绝。他开启了中巴建交的 先声。 曾纪泽虽然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他不同于当时一般士大夫固守传 统观点。他能注意观察社会,正视中国积弱致贫、深受列强侵略之害的现 实,指出这种后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政者不了解西方实情所致。当他 出使英法期间,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到西方社会实情,尤其是当他实地领略 欧美诸国科学技术之后更是赞不绝口,对其“富强之有本,艳羡之极”。 在此认识基础上,曾纪泽极力主张吸取西方有用的东西,提出如再“闭关 自守”,盲目自大,将对中国的发展后患无穷。反之,有些人盲目崇拜西 方,对洋人一味迁就,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西方。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