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作者: (美)本尼迪克特|译者:童一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7.10
折扣购买: 菊与刀
ISBN: 9787569909272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在美国对战过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难以琢磨的 。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习惯都与我们美国人截然不同, 使得我们务必认真对待,而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从 未有过。前有1905年的日俄战争为例,日本——我们 这个作战对手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同时又经 过充分武装和训练的民族。那些西方国家所公认的基 于人性的战争惯例,显然对日本人无效。这使得太平 洋上的战争不单纯是岛屿登陆作战和后勤工作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敌人的性格”。为了与其对 抗,我们必须了解掌握他们的行为。 任务是艰巨的。自日本锁国的大门被打开的七十 五年里,关于日本人的描述多使用“但是,又……” 等诸如此类令人迷惑的词语,和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描 述全然不同。一位严谨的观察家在谈及其他民族时, 是不大可能既说他们彬彬有礼,又加上一句“但是, 他们又很蛮横、傲慢”;他也不会说该民族异常顽固 ,又说他们很容易适应巨大的革新;也不会既说该民 族性格温和,又评价他们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指令;也 不会既说他们忠诚,又描述他们心存叛逆和怨恨;也 不会既说他们生性勇猛,又宣称他们极为怯懦;也不 会既说他们的行为皆出于他们的眼光和自己面子,又 说他们拥有真诚的良心;也不会既宣称他们在军队中 接受机器人式的训练,又评价那个军队的士兵多么不 服管教,甚至以下犯上;也不会既说该民族倾慕西方 文化,又渲染其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不会先写一本书 ,论及这个民族多么爱美,如何给予演员及艺术家崇 高荣誉,多么痴迷菊花栽培,然后又另写一本书来补 充,该民族多么崇尚刀剑以及武士的无上荣耀。 然而,上述所有矛盾都交织成为日本人的注解, 并且千真万确。刀与菊,两者同时成为一幅画上的组 成元素。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极为温顺;尚武而又爱 美;傲慢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软弱善变 ;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控制;忠诚而又容易叛变;勇敢 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向往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极 为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在他人毫不知情时,又 会被恶念所征服。他们的士兵受过严格全面的训练, 但又具有反抗性。 既然了解日本已然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就 不能对这些矛盾视而不见。严重的事态不断发生。日 本人接下来将采取什么行动?能否不进攻日本本土而 令其投降?是否应该直接轰炸皇宫?从日军俘虏那, 我们希望获得什么?在对日本军队及其本土进行宣传 时,我们应该宣传什么内容才能拯救美国人的生命, 并削弱日本人顽抗到底的意志?这些问题在日本通中 也引起了很大分歧。若恢复和平,为了维持秩序,日 本人需要永远实行军事管制吗?美军是否要在日本的 深山老林中,与那些狂热的顽抗分子战斗?在世界和 平可能到来之前,日本是否会发生一次法国或俄国式 的革命?谁会领导这次革命?亦或是,日本民族只有 灭亡?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肯定是众说纷纭的。 1944年6月,我接受委托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 我使用了文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研究技术,来 分析日本民族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那年夏初,美国 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刚刚开始。在美国,很多人都认 为这次战争要持续三年或十年,甚至更久。在日本, 有些人则认为这次战争会成为百年之战。他们说,美 军虽获得了局部胜利,但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距离 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日本的公报根本不承认日本 海军的溃败,日本国民还以为他们是胜利者。 然而到六月以后,形势有所变化。欧洲开辟了第 二战场,最高司令部在两年半内给予欧洲战场的军事 优先权已全部兑现,对德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在太 平洋上,美军已在塞班岛登陆。这是预示日本彻底失 败的大战役。在此之后,美军士兵开始和日军短兵相 接。在新几内亚、瓜达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 、比亚克等战役中,我们已清楚认识到,我们所面对 的是多么可怕的敌人。(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