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曾国藩(纪念曾国藩诞辰二百周年以传统文化照亮成功人生)

吃透曾国藩(纪念曾国藩诞辰二百周年以传统文化照亮成功人生)
作者: 谷园
出版社: 福建教育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吃透曾国藩(纪念曾国藩诞辰二百周年以传统文化照亮成功人生)
ISBN: 9787533456436

作者简介

谷园,本名张立峰,喜爱国学,醉心书法,学生时代便热衷于阅读《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对曾国藩情有独钟,并以其尽性知命、进德修业、反求诸己、立人达人等思想作为立身之基。处世之道,成功之本。所创办的模具网与国画网在业内均有一定影响。现供职于某市委机关。

内容简介

广交友 文正语录 乡间无朋友,实在是第一恨事。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与诸弟书 【谷园解读】 我跟曾国藩起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农家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 村,然后通过考试离开农村。 现在我在城里工作,父母也搬到了城里,所以很少回老家了,很少能 再跟村里那些从小光屁股一起玩、一起上学的发小儿们欢聚。偶尔他们到 城里给我打电话,一起吃个饭,我就非常高兴,觉得心里暖和。 但那种逐 渐疏远的感觉还是无可避免。 曾国藩定然也是因此而感叹,农村里没有朋 友,实在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关于交友,常有两个问题:一是大多局限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圈子, 一大帮朋友往往大同小异;二是交友时功利之心总在作祟,讲究人脉、圈 子、交际能力。 其实朋友是我们看世界的窗口,参差多样才是美丽本原。苏东坡自 称: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 人。人生的广度与厚度,也正是体现于此。 曾国藩认为朋友是影响人一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他自己的成就也着实 得益于他超一流的朋友圈,皆国手级的文士、豪杰,其中有的可能是布衣 百姓,也有的是他幕府里的下属,但都是执朋友礼,“彼此恒以过相贬, 以善相养,千里同心”,互相砥砺,互相激发,师友挟持,真是想不进步 都不行啊。 爱因斯坦说,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交几个有头脑的朋友。 这笔财富, 你有吗? 处几个好邻居 文正语录 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 《曾国藩家书》同治五年十一月廿八日与纪泽书 【谷园解读】 农村里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天然的。一个村庄的形成往往是若干年 前,一户人家或者几户亲朋一起迁徙至此,筑屋开荒、建村立庄;若干年 后,这几百或几千人的村庄里的人们都沾亲带故,知根知底,而且大家都 种地,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是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人群。邻里 之间孩子们天天长在一起,大人们也一起下地、一起冬闲,自然亲密无 间。我们老家现在要有个红白事,也都是邻里主动跟着张罗,把客人叫到 家里吃饭。 当然,随着包产到户,农村人种地之外做什么的都有了,差异 化明显,邻里之间的亲密度也有所降低,而且,因为宅基、房高等问题, 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的也很多。 城市里邻居之间的相对冷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陌生。 不是有个电视 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人对陌生的人和事物都有一定的恐惧心 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或买或租,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聚集在一 个小区、一栋楼、一个单元,大家各忙各的,每天在外面战斗完,筋疲力 尽地回到家里,谁还有心思关注邻居。没有时间与精力,甚至没有兴趣去 跟邻居沟通、交往。于是,永远陌生。 但如曾国藩所讲,必要时,你需要邻居的帮助。在一些突发事件面 前,邻居可能给你的帮助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另外,你到邻居家借一根蜡 烛或者一勺盐,这实在是人生中很惬意的事。 因此,从生存安全与人生乐 趣的角度考虑,你也有必要“处”几个好邻居。 民国初年小学五年级《修身》课本的第一讲就是讲“睦邻”:“社会 之中,最切近者,莫如邻里。一旦有缓急,每需助于邻里。孟子日‘出 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吾人之处邻里亦必如 是,必求亲睦。格言:远亲不如近邻。”读来亲切怡人。 当然,好也不能太过分,别像电影《花样年华》里那样,两家人好成 了一家人。 曾国藩的八本三致祥 文正语录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日: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 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 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 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与纪泽纪鸿书 【谷园解读】 如今,曾国藩故居即以“八本堂”为名,其前厅悬挂着他手书的“八 本堂”牌匾,足见此“八本”在曾氏思想中的分量之重。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国学专门有一科是训诂学,讲究考订文字的由来和 含义,这方面有名的书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看古书只有搞明白字是 什么意思,话是什么意思,以后你才可以引用、使用之。其实何止古书,我 们平时的阅读,也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不认识,可很少立即找字典查一 下的,而是“冲”过去,时间长了就会积攒一些熟悉的陌生字,这实在不是 治学的态度。 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他强调的是平仄之类的法度和诗文朗朗上口的 气韵。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孔子讲孝道,强调“色难”,他认为,服侍父 母、让他们衣食无虞还不算孝,根本的是要让老人们开心。这说容易也容 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大家都为人子女,自己体会去吧。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俗话讲,什么病都从气上得。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什么是“妄语”呢?说话不经脑子,不分场 合,不知利害,不入情理,不着边际都是妄语。话是拦路虎,该说的话, 当然要说。可当你拿量不好时,不如沉默。 治家以不晏起为本。一家人都早起,体现一种活力、朝气,当然,这 也落实在一个勤字上,这种气象很重要。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清廉本是法律的底线,现实中却成为道德的标 杆,这挺滑稽的。曾国藩是讲究通权达变的,他这里强调的不是道德,而 是一种持盈保泰的策略。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里面内涵极丰富,是政治标榜,抑或是行为规 范,很难讲。事实是,历代打天下的虎狼之师干了无数烧杀劫掠,甚至屠 城的恶事。 三致祥则是强调秉持孝顺、勤奋、宽容三种品质,可以趋利避害。关 于“孝致祥”,民间有一种认识:老人其实是有仙性的,家里有高寿的老 人会保一家的平安。 P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