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35
折扣购买: 高净值人士投资指南
ISBN: 9787521713657
拥有超过25年金融市场从业经验,曾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工作16年,主管外汇、货币市场及大宗商品,也曾在一家大型对冲基金担任高级基金经理。此后,在澳新银行上海分行担任中国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 近年,潘添礼除了担任投资经理,也是专业投资顾问和培训师,任教过的机构包括新加坡交易所、财富管理学院以及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他同时也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兼职讲师,专授金融学。 他之前出版了《性格与投资——构建自我驱动的投资组合》,得到各方的赞誉,更在《解码财商》主持过节目。 潘添礼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也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并担任过三年新加坡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的董事总经理。
引言 金融产品在不断创新,而一直以来相应的监管也在与时俱进,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很多保障措施出台以保证信息被充分披露,并确保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契合投资者的需要。 然而,这只是提供了最低限度的保障而已。因为相对买家而言,卖家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所以通常的“一经售出概不负责”的原则,即“买家自负”原则,仍在金融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放到个人投资中很好理解,个人投资者往往不是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对金融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知晓也相当有限。 本书不会教授大学金融基础课程所介绍的那些概念,不会使用大部分人算着算着就会迷失其中的复杂数学方程来计算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也不会告诉你买什么或不买什么。 本书尝试通过简明扼要的叙述让个人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了解市场上的一些常见零售投资产品,将看似复杂的零售投资产品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单元,以帮助投资者明了他们到底在买什么,从而进一步通盘考虑所买进的产品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投资理念。书里还指出了许多卖家通常讳莫如深而买家不易发现的投资陷阱以及注意事项。 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来做类比,本书当然不会替你抓鱼,你可能时不时地就会去钓鱼,对于钓鱼这件事也已经有所了解。这本书是帮你识别可供钓鱼的河流、湖泊或海洋,以及各个水域都有哪些鱼类分布、哪种鱼可能适合你,并教会你如何聪明地钓鱼以达到你的目标数量。 购买零售投资产品的决策不应该孤立或者临时做出,它必须经过审慎考量,并且作为整个深思熟虑的投资计划的一部分。举个例子,假如你的活期存款账户上有50万美元未投资的资金,那么现在你购买一款5 000美元的零售投资产品,并一次性获得50%的回报,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这种临时的、随机的投资获益,你能够达成更大的投资目标吗? 制订一项合适的投资计划,需要你将所有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放到一起通盘考虑。计划必须同时契合你的投资目标和你的风险偏好,你要从全局考虑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方法。这就涉及被理财顾问习惯地称为“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的问题。 教科书里针对个人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规划通常都遵循固定的程式,金融文献大都千篇一律,基于投资者的年龄和收入来规划投资。这种规划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们只适用于银行账户上有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投资者,而不适合只有几十万美元甚至更少资金的情形。这些计划没有考虑小金额投资的现实困难,也解释不了两个年龄和收入都一样的人的投资策略为什么差别很大,因为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差异会导致投资策略的差异。本书希望阐明这些复杂的概念,并介绍实用的投资方法,帮助投资者合理规划和投资,实现投资目标。 为了帮助个人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快速了解市场上的不同金融资产,本书将从扼要描述当前市场上个人可接触到的所有资产类别开始。然后,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上常见的零售投资产品,包括考虑这些产品是否可为己所用,以及何时可能对自己是利好。最后,我将把所有内容整合到一起,教你制订简单的资产配置计划,为你未来的财务保驾护航。 第1章 传统资产类别 多数投资者对3类传统资产类别最为熟悉:股权(通常叫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如债券)以及现金/现金等价物(货币市场工具)。 股票不需要介绍,大部分人应该都交易过,或者至少听说过。与股票相比,固定收益产品的普及性要稍差一些,因为这一类别通常收益低,对高净值人士而言不够有吸引力。关于这两类资产,已经出版了成千上万的书对它们进行了仔细研究。所以,本书不想复制同样的工作,而只会对它们进行扼要介绍,让个人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明了它们的主要特征,以便在考虑将这些产品纳入自己的资产组合时能够更好地进行评估。 至于现金,多数人可能只是想到了银行存款。事实上,现金可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复杂一些。因此,我会在这一类别上花点儿篇幅,讨论如何处理我们手里的现金。 股票 股权,通俗的叫法是股票或者股份,代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有权的份额,这个所有权不伴随债务。也就是说,股票是指除去债务价值之后的公司资产价值。 股票持有者对公司资产的权益排在债权人和债券持有者之后。也就是说,假如公司破产,债权人和债券持有者会在股票持有人之前优先获得偿付。就这一点而言,股票有时会被认为是3种传统资产类别中风险最大的一种。当然,风险和收益通常是正相关的,当标的公司赚钱的时候,股票持有者也可望获得高投资回报。事实上,历史经验表明,股票无论与固定收益产品还是现金/现金等价物相比,长期的收益表现都更优。 从证券交易所,你可以认购以下两类股票。 普通股。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股市上最常买卖的一种股票。它赋予持有者某些表决权和公司清偿债务之后分享收益的权利。股票收益通常以公司股息的形式分配。 优先股。这种股票的持有者没有任何表决权,“优先”体现在股票收益是先于普通股发放的。类似地,当公司破产,优先股持有者也先于普通股持有者获得偿付。就这一点而言,优先股的风险略低于普通股,有时股息率也略低一些。 股票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世界上有很多家证券交易所,其中最常见的有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即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东京证券交易所(TSE)、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还有许多其他证券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有不同的挂牌规则,比如一些只允许具有良好运营记录的公司进入,而其他一些则接受前景良好的新公司挂牌。 每家证券交易所通常都会编制一个或多个股票指数来跟踪所选定的典型上市公司的总体表现。因此,这些指数对于跟踪特定国家或者细分市场的股票业绩很有用,也可以作为评价基金经理业绩的基准。常见的指数包括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这个指数跟踪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只大型股的走势)、日经指数(Nikkei 225,它是跟踪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评级最优的225家公司的数据)和英国富时指数(FTSE 100,它跟踪英国1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数据)。 股票的估值 股票价格受公司业绩的影响,而业绩主要是指收入及其增长。我们评估一家公司的收入趋势、发展质量以及增长潜力,最好对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总体而言,一家收益长期稳定增长的老牌企业总是受青睐,即使只有小幅增长,而相对年轻的企业的销售和收入增长往往会高出许多,虽然净利润未必为正。为了评估这类企业的增长潜力,我们甚至对客户数目增长速度等指标都需要仔细审核,尤其是IT(信息技术)相关企业。 一种很常见的股票估值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简写为DCF)。这种方法需要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收益/股息,并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贴现,然后基于贴现后的价值来尝试对公司进行估值。这种方法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一估值过程涉及大量假定,所以它的使用主要限于专业人士,很少有个人投资者会用到它。 认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太难的个人投资者,可以使用简单一点儿的估值工具,其中一些估值比率比现金流量折现法更具普遍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股价收益比率,即市盈率(P/E)。 股价账面价值比率,即平均市净率(P/B)。 股价自由现金流比率(P/FCF)。 为了客观地判断某只股票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投资者不仅需要考虑比率的绝对值,还需要将其与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及大盘指数进行比较,同时还必须记住,这些比率只是反映了股价与一些会计数值的比值,这些会计数值涵盖了很多信息,但更多的信息并没有反映出来。与针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市场及客户等方面进行的定性评估相比,全面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同样重要。 以上所说的针对公司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统称为基本面分析。除此以外,投资者还可以从技术层面对公司进行研究,也就是图表分析。技术分析的基本做法是观察目标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偏好趋势研究的投资者会选择顺势而为地进行交易,而信奉均值回归的交易者则会逆势而为。 我个人倾向于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对股票进行估值:通过基本面分析筛选出估值偏低的股票,然后通过技术分析来决定购买这只股票的时机。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基本面分析筛选出已经估值过高的股票,然后使用图表分析来决定何时卖出这只股票以最大化收益。 投资股票 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许是表达对这家公司看法的最简单方式。各家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股数、交易时间、结算周期和交易税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有些交易所,比如美国的股票交易所是允许卖空的,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则对卖空交易是有限制的。 如果研究和购买单只股票不是你擅长的,或者你认为这种操作太过枯燥无趣,或者你只是想接触一下某个行业或市场,你可以考虑购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简写为ETF)。ETF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投资基金,它跟踪的是一个指数,比如标准普尔500指数,或者某个特定行业如制药行业的指数。ETF不仅上手简单、流动性良好、费率低,交易方式也和多数投资者熟悉的单只股票的交易方式一样,所以很受投资者欢迎。 股票投资的难点不仅在于选股买进,决定何时卖出有时更具挑战。对于一个易受基本面影响的投资者而言,股价超出公允价值足够大的幅度,也就意味着到了卖出的最好时机。究竟多“大”幅度,则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者根据股票的历史价值来定。而技术分析型的投资者的行为主要受图表形态的驱动,所以决定何时卖出相对容易。我见过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彼得·林奇(Peter Lynch)所描述的“铲除鲜花,留下杂草”的行为,即投资者尽管在已经升值的股票上获取利润,却选择抓住亏钱的股票不放手。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中的投资者最终只会收获“杂草”或者表现欠佳的股票,这当然不是长期投资的最佳结果。 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股指期货或者股票期权,这两种工具都允许投资者看多或者看空某只股票。不过,它们都是杠杆产品,一招儿不慎就可能使损失超过本金,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使用。 1. 有助于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机构的理财顾问和投资顾问,以及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全面了解高净值客户的投资和财富管理需求,提高资产配置的知识与能力。 2. 为高净值人士量身打造的投资手册,作者是新加坡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有超过25年金融市场投资和服务经验,且曾长期在中国工作,熟悉亚洲高净值人士投资特点。 3. 不同于其他理财入门或投资工具类图书只介绍单一或某几种资产类别,或某几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市场上高净值人士可投资的全部资产类别和绝大部分金融理财产品。 4. 通俗易懂,对不同资产类别和金融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特点等底层逻辑进行阐释,可帮助投资者形成整体投资框架和实用的评估标准。 5. 深入浅出地讲解高净值个人投资者而非专业投资者在投资中要注意的各种问题,特别分析了一些不易被察觉的投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