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国学大师点评中国历史人物

陶渊明/国学大师点评中国历史人物
作者: 孙毓修|译者:姚青锋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陶渊明/国学大师点评中国历史人物
ISBN: 9787551138284

作者简介

孙毓修,江苏无锡城郊孙巷人。我国近代**的目录学家、藏书家、图书馆学家。1907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次年,商务印书馆购得绍兴徐氏、太仓顾氏、长洲蒋氏之书,设图书馆于其编译所,即世称“涵芬楼”,出任涵芬楼负责人。1919年主持影印《四部丛刊》,先后出版了《四部丛刊初编》《四部丛刊续编》《四部丛刊三编》。著有《永乐大典考》4卷、《事略》2卷,《江南阅**》《四部丛刊书录》《中英文字比较论》《中国雕版源流考》等。 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除了《少年丛书》,他还先后主编出版《少年杂志》《童话丛书》等,被茅盾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内容简介

注重名节、崇尚侠义的风气没有人比得上东汉 时期,那些被宦官囚禁终生的贤人,面对死亡他们 从不逃避,这是多么壮烈啊!但是,自曹丕建立了魏 朝政权后,记恨那些不跟从自己的士人,对他们进 行百般的凌辱与折磨,因此这种追求名节与侠义的 风范逐渐没落了。朱熹在答复刘子澄的书信中说: “自建安时期以后,中原的士大夫们只知道拥立曹 氏,而忘了这天下是大汉朝的。就拿东汉的名士荀 淑一家来说吧,当荀淑还在忠心耿耿地向汉朝皇帝 告发外戚梁冀的时候,他的儿子荀爽却投奔到了董 卓的门下,他的孙子荀或也成了汝阳侯唐衡的女婿 、曹*的臣子,荀淑的子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 了。那些刚正率真的人,在当今这个充满迫害的社 会中只能明哲保身,在这种时代悲剧下他们就一步 一步走向了**。”曹氏手下的重臣司马氏,像曹 氏谋篡汉室江山一样谋篡了曹魏政权,魏朝的士大 夫纷纷倒向司马氏,没有一个人为曹氏政权拼死抗 争的。虽然世间还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 而以往的那种重视名节、崇尚侠义的风气不复存在 了。 晋朝建国之初,没有忠实、厚道的开国之法, 好在他们还有立身言行的教化。晋朝的士人秉承了 魏朝何晏、王弼的风气,又继承了老子、庄子清静 无为的思想,喜欢空谈玄理,崇尚虚无缥缈的道义 ,他们不遵守礼法,不向权贵低头。王衍和乐广的 众多学生,都将心思放在了世俗之外,他们的特立 独行使他们名噪一时。这些人每天拿着麈尾来打扫 浮尘,在*上打坐,以名士学者自居。他们以老子 和庄子的道家学问为人生观,不去读《六经》这些 考取仕途的书。他们谈论的话题,也都是清静无为 一类的话题,他们从不谈论如何取得功名。他们为 人处世,往往是放荡不羁,对于世人眼中的名节、 信誉毫不在意。那些求取功名的人,也就是为了荣 华富贵,什么正直、清廉都是空话。那些做了大官 的人,虽都是高高在上却不问政务,反而还去嘲笑 那些勤勉的人。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被这种风 气传染了。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心里都十分清楚 :就算没有石勒谋反、刘裕篡位,大汉朝也一定会 灭亡,晋朝也是一样。 当很多人都浑浑噩噩、社会混乱之时,而没有 一个高尚的人树立风骨和保守节*、彰显道义.做 大风中顽强的小*、寒冷冬季中的松柏,就像流水 到处流淌,谁知流到哪里才能停止呢?如果用时间来 比喻的话,这种没有名节和侠义风范的社会就像长 夜漫漫,没有天亮的时候,天地间的道义要灭*了 ,这难道不是很危险的事情吗?这时候才知道人类对 忠臣、孝子、贤人、高士的依赖程度高于人们生活 中对粟米水火的依赖程度。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