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中国石油摇篮--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010210452
地质家的摇篮 地质学是中国在人类现代科学的星空中闪烁的第一颗 明星,它就像启明的星斗照亮了辛亥后踏上科学之路的学 子。 1913年创办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是我国最早的现代科学 机构,汇集了世纪之初最优秀的地学人才,它的三位创始 者正是中国地质学的开创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他 们的名字已成为民国时期中国科学界的代名词。这个科学 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在其后的岁月里开创了我国地质学各 个分支学科的地质大师:黄汲清、李春昱、杨钟健、尹赞 勋、李善邦、谢家荣、熊毅、王竹泉、周赞衡、袁复礼、 潘钟祥、斐文中、孙建初,璀璨的星空中每一个名字的背 后都是一片辉煌。我们所熟知的周口店猿人遗址,就是在 翁文灏的领导下,由他的学生杨钟健、裴文中主持发掘取 得了震惊世界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大庆油田的地质发现 便出自黄汲清、谢家荣之手。 毋庸置疑,寻找中国的石油亦成为地质调查所和他的 领导者最为关切的课题。1920年12月16日,甘肃东部发生8 .5级特大地震,次年初,翁文灏率队前往灾区考察。这是 中国人对我国西北河西走廊地区进行的首次科学考察,荒 凉的大西北没有公路,考察队只能以骡马代步,戈壁黄沙 ,风寒砭骨,行旅之艰难非今日所能想象。过兰州后,考 察队兵分三路,谢家荣被翁文灏派往西行,由青海越祁连 山至玉门,然后经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 返回。从翁文灏为谢家荣制定的考察路线可以看出,他就 是要谢家荣考察西北的石油资源。谢家荣不负所望,对玉 门地区石油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察,从玉门回来后写出了中 国人的首篇石油地质报告。 地质调查所旧址在北京西城区兵马司胡同9号(现改为 15号),始建于1922年,迫于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1935 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此址遂为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 现在虽已陈旧得有如风中残烛的老人,面临着拆迁的命运 ,但它滋润的科学种子已成大树,它的筋骨也随之衍化为 记忆民族历史的载体,它怎么能倒下消失呢?不仅是科学 界前辈,凡是了解它身世的年轻人都为它的生存呼号,对 情怀的承继就这样成为一种力量,最终将它以文保单位的 名义存活了下来,使我们看到它便生发出自豪与向往。 我们来看看这幅地质调查所“全家福”的照片吧。照 片摄于1933年夏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的宅院,说“全家福 ”并不准确,因为这个时期在所长翁文灏的领导下已经为 编制中国地质图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调 查所的许多地质家正奔波在崇山峻岭中,但图中所展现的 人物也已令后人震惊,因为除了早逝者他们都是我国地质 学分支学科的奠基者: 前排左起是章鸿钊、丁文江、葛利普(美)、翁文灏、 德日进(法)。除了地学三巨头,那两位洋人分别来自美国 和法国,应聘到地质调查所后,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了可 贵的贡献。 我们来介绍他们身后的学生吧—— 中排左起: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古植物学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