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张献忠(精)

黄虎张献忠(精)
作者: 蒋蓝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黄虎张献忠(精)
ISBN: 9787220113932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独立言路,喜欢特立独行者。人民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倒读与反写》、《梼杌之书》、《媚骨之书》《爱与**》等文学、文化专著。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成都*报》报业集团。近年在江苏、山西、**、吉林、山东以及金沙讲坛、成都故事讲坛等举办过多次文化、学术讲座。

内容简介

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才华或者异能,一定会从相貌 上透露出来。即便是他静静地坐在一边,什么也不说,人 们从他的相貌上仍能发现他的洞察力与诡谲之力。一旦把 “才”变成“财”之后,我就轻而易举地发现,财与暴力 、酒色是如何在一张脸庞上沆瀣一气的。 根据《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 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王’,长上短下,沉 深严重”。大意是,杨坚的相貌跟常人差异甚大,额头突 出峥嵘,上面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下 颌很长而且突出,目光四射,犀利骇人,手上有“王”字 形的掌纹,下身短,上身长。这一副架势,自然是“当为 天下君”。《隋书》中还记载:齐王宇文宪对当时的北周 皇帝宇文毓说:“杨坚相貌**,臣每见之,不觉自失。 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中国人历来相信,行**大事之人,必有**之相。 身体不但是个人情欲的大本营,而且是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西方身体政治研究谱系里,权力中人的身体政治,已经 **了、放大了肉身,成为“魅力型统治”。对于具有特 异相貌之人,西方不像东方人这般推崇。拿破仑曾经说过 :如果你的身体先天就有缺陷,显示不出权力的那种力量 ,你就必须用强硬的态度、行动来弥补。就黄虎张献忠来 说,他相貌奇特,*非平庸之辈,但他没有仅仅仰仗其富 含的力量与命运坐享其成,而是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上 下其手地打拼出了一个大西国世界。至于是否属于“大人 虎变,君子豹变”的类型,倒是供人评说。 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 月18*)。死于顺治三年末十一月(1**7年1月2*)], 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府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延安定边县 )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响应王嘉胤起义,自 号“八大王”。王死后改投高迎祥。据考,一开始“八大 王”是贬义,“八”实际是“疤”或“巴”,指无赖的意 思,即“无赖大王”。后来逐渐成为尊称,即“八门大王 ”。学者王纲自然不同意以上考证,他强力赋予了“八大 ”的伟大内涵:“八”是“八方”,即敢“四方”(东、 南、西、北)、“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 意。以此命名,表示起义战争将取得全面胜利,权力将遍 及四面八方,将治理整个中国。(王纲著《张献忠大西* 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51页) 在我看来,“八大”意义的变化,也表明“八大王” 价值准则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再看看他极不平凡的成长 史,似乎可以进一步发现一个结论,经历可以“造就”一 个人的相貌。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这**俗称“ 小重阳节”,张献忠出身于陕西省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堡 一户农家。肤施县隶属延安府。也有学者指出,张献忠是 榆林人。这话也对,因为到了清朝雍正九年,设榆林府。 以定边、砖井、盐场、安边、柳树涧五堡之地设立定边县 ,定边县就划归榆林府。 柳树涧堡是明代逶迤长城区间的一个重要堡垒,始筑 于明英宗天顺初年,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弃之。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