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史(共4册)/吕思勉历史全集

两晋南北朝史(共4册)/吕思勉历史全集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07.00
折扣购买: 两晋南北朝史(共4册)/吕思勉历史全集
ISBN: 9787548444220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总论 魏、晋之际,中国盛衰强弱之大界也。自三国以前, 异族恒为我所服,至五胡乱起,而我转为异族所服矣。五 胡之乱,起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之自立。越十三年,愍 帝被虏,而中国在北方之政府遂亡。自是南北分立。 自元帝建武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凡二百七十三 年,而南卒并于北。隋文帝虽云汉人,然民族之异同,固 非以其种姓而以其文化,此则不独隋室,即唐室之先,亦 未尝非武川族类也。《廿二史劄记》云:“两间王气,流 转不常,有时厚集其力于一处,则帝王出焉。如南北朝分 裂,其气亦各有所聚。晋之亡,则刘裕生于京口;萧道成 、萧衍,生于武进之南兰陵;陈霸先生于昊兴;其地皆在 数百里内。魏之亡,则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 ,宇文泰四世祖陵,由鲜卑迁武川。陵生系,系生韬,韬 生肱,肱生泰,是为周文帝。杨坚五世祖元素,家于武川 。元素生惠嘏,惠嘏生烈,烈生祯,祯生忠,忠生坚,是 为隋文帝。李渊,三世祖熙,家于武川。熙生天赐,天赐 生虎,虎生晒,昞生渊,是为唐高祖。区区一弹丸之地, 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 ;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王气所聚;说大落空 。宋、齐、梁、陈四代之祖,生于数百里内,亦不足论。 中华人事繁复,此固无甚关系也。至于周、隋、唐三代之 祖,皆生武川,则自以当时此一区中为强兵所在,故力征 经营者易起于此,其附从之功臣,亦易出于此。不惟周、 隋、唐,北齐兴于怀朔,固与武川同为六镇之一也。武川 ,今绥远武川县。怀朔,今绥远五原县。唐室武功,超轶 汉代,然实用蕃兵、蕃将为多,与汉之征匈奴,纯恃本族 之师武臣力者异矣。 自唐衰而沙陀人据中原,虽不久覆灭,然契丹、党项 、女真、蒙古、满洲,又纷纷窃据,甚且举中国之政权而 盗之。盖自五胡之乱至清之亡,凡历千六百有八年焉。若 是乎,中国民族,实不堪以兵力与异族竞邪?日:否。 《秦汉史》既言之矣。日:“文明之范围,恒渐扩而 大,而社会之病状,亦渐渍益深。孟子日:仁之胜不仁也 ,犹水胜火。以社会组织论,浅演之群,本较文明之国为 安和,所以不相敌者,则因其役物之力大薄之故。然役物 之方,传播最易,野蛮之群与文明之群遇,恒慕效如恐不 及焉。及其文明程度,劣足与文明之族相抗衡.,则所用 之器。利钝之别已微,而群体之中,安和与乖离迥判,而 小可以胜大,寡可以敌众,弱可以为疆矣。”第一章。 以文明之群,而转为野蛮之群所胜,宁独中国?马其 顿之于希腊,日耳曼之于罗马,顾不然邪?夫党类(class )既分,则与异族为敌者,实非举国之民,特其操治理之 权者耳。此等人,当志得意满之余,溺骄淫矜夸之习,往 往脆弱不堪一击。卒遇强敌,遂至覆亡。其覆亡也,固亦 与寻常一姓之覆亡无异,特覆之者非本族而为异族人耳。 此时多数人民,固未尝与异族比权量力,若为人所服 ,而实不可谓其为人所服也。多数人民与异族之相角,于 何见之?其胜负于何决之?日:视其文化之兴替。两族相 遇,文化必有不同,观其孰替孰兴,而文化之优劣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