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二十四节气:国学彩绘版

你好!二十四节气:国学彩绘版
作者: 黄健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72.80
折扣购买: 你好!二十四节气:国学彩绘版
ISBN: 9787571312015

作者简介

黄健 戏墨娃新概念国画教育创始人 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为南京戏墨娃新概念国画教育基地的校长,日常就是和孩子一起画画,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绘画风格深受孩子的喜爱。多次参加各类书画大赛并获奖,已绘画出版《给孩子读唐诗》。

内容简介

在线试读: 节气小知识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一年有4个季节,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那么一年就有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一年中气候和物候等多方面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2016 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方法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位置的变化而制定的。24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24个不同的位置。地球每年绕太阳旋转360°,从春分点出发,地球每运行15°为一个节气,每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运行一周后又回到春分点,即为一年。因此,一年共有24个节气。 立春:冬去春来, 万物始发(2月3日~ 5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此时万物渐渐苏醒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总是在立春时节到来。 节气诗词 立春偶成① 律回②岁晚③ 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④ 知。 便觉眼前生意⑤ 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⑥。 译文 春天到了,也快要过年了,冰霜渐渐消融,花草树木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只觉得眼前满是春天的生机,温暖的春风吹过,湖面也扬起了绿色的波纹。 ①偶成:偶有所感而成。 ②律回:新周期的开始,大地回春。古时把春夏六个月称为“律”,秋冬六个月称为“吕”。 ③岁晚:年终。写这首诗的立春在年前。 ④草木: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 ⑤生意:生机。 ⑥参差: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气候特点 立春时节,天气渐暖,白天越来越长,但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白天暖意融融,夜晚寒气阵阵。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冬季,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 农事生产 立春时节,春耕陆续开始了。但北方地区气温仍然很低,农民们在准备春耕的同时,还要给田里原有的农作物保暖;南方地区可以为耕地播种做准备了。 立春三候 初候东风解冻:立春日后,春风吹拂而过,气温有所回升,大地开始解冻,寒冰渐渐融化了。 二候蛰虫始振:藏在泥土下冬眠的小虫子和其他动物们感受到春天的暖意,慢慢在洞中苏醒了。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在还没完全融化的冰水中游动,如同背着冰块一般。 二十四番花信风·立春 初候迎春:迎春花不畏严寒,早早盛开,黄色的花朵在枝头迎风微笑,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候樱桃:樱桃花感受到春天的召唤,纷纷打开了花苞,为早春增添一抹粉嫩的颜色。 三候望春:带着寒意的春风吹开了望春花,洁白的花朵缀满了光秃秃的枝头,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立春吃什么 吃春饼:在中国北方地区,立春要吃春饼,寓意喜迎新春、盼望丰收。春饼是用面粉烙成的薄饼,口感筋道。春饼和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就是“春盘”。 吃春卷:在中国南方地区,立春要吃春卷,这是由立春吃“春盘”的习俗演变来的。炸得喷香金黄的春卷趁热咬上一口,外酥里嫩,美味极了。 吃萝卜:立春又叫“咬春”。在中国北方地区,立春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萝卜,早春时节多吃萝卜有解春困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顺应节气这样吃 有句老话是“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在立春到来时,温度回升,空气湿润,容易滋生细菌,要注意个人卫生,以预防疾病。吃点萝卜、韭菜和洋葱,既能驱寒,又能杀菌。 立春习俗 鞭春牛:在立春日的早晨,乡下会举行鞭春牛活动,最早鞭打的是真牛,后来改用纸牛。寓意是打去耕牛的懒惰,让牛勤快地耕地。 贴“春”字:古时候的立春日,人们会在门上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后来演变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过春节:春节俗称“年”。这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走亲访友,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新年祭祖:正月初一,各家会祭祖,悼念去世的亲人。有的地方风俗初一不倒垃圾,或者初一以后几天不打扫屋宅,就是担心会触犯回家过年的祖魂。 节日传说:春节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十分凶恶的怪兽叫“年”。每到除夕,年会从海底爬上岸祸害百姓。 因此,除夕这天,村民都要逃进深山,躲避年的伤害。又到除夕,村里来了一个背着布袋的白胡子老人。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进山,只有一位老婆婆看到了他,老婆婆劝他赶紧收拾东西进山躲避年。那老人笑道:“让我在您家住一晚,我一定把年撵走。”老婆婆见劝说不动,便上山避难去了。夜里,年闯进村里,看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稍稍停下,又朝她家扑去,快到门口时,突然院内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转身就逃走了。 第二天,人们避难回来,老婆婆见老人安然无恙,十分惊讶。老人告诉大家:“年最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以后年再来,大家可以穿上红色的衣服,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在院子里点燃鞭炮,这样就能把年吓跑了。” 从此除夕日,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红福字、红窗花,燃放爆竹,烛火通明。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也称“春节” 编辑推荐: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 大多数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它的真谛。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写尽了四季的更迭,堪称一部时间和自然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的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过二十四节气,随着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它、渴望理解它。二十四节气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珍贵遗产。 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已经纳入教材,融入课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节气,小编特邀知名国画教育者黄健老师,历时一年,精心打造了这套极具艺术性的二十四节气作品。在清新的水墨插画中融入富有韵律和童趣的文字,从人文风俗到自然风貌,多角度描绘,传播中华文明之精华,让孩子全面理解二十四节气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