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动自发的孩子

培养自动自发的孩子
作者: 姚磊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培养自动自发的孩子
ISBN: 7802082323

作者简介

姚磊,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师从权威教育心理学专家、“十五”国家少儿教育心理课题组负责人杨丽珠教授,1997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对日本的教育体制和先进教育经验进行研究,其倡导的“沟通教学法”广受师生家长的欢迎。 姚磊从数千个家庭的成功经验中,总结提炼了父母在生活中经常会忽视但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的关键点,著成《改变孩子一生的小事》、《点亮孩子的心灯》、《用细节培养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纠正孩子缺点很简单》、《按性格培养孩子》、《教孩子做人做事》等专著,在台湾金石堂连续两年稳居销售排行榜,被请往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内容简介

学习是自己的事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学习往往是父母最为关心的,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可谓是含辛茹苦,操碎了心。然而,对于自动自发的孩子而P12言,他们的父母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似乎懂得: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读书、学习就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人类多年的成就,使自己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 在这个思想的导引下,他们在完成了家长,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不用任何人叮嘱,会自动自发地在学习上去拓展和延伸,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会遥遥领先。 王欣华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现在东京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并领取全额奖学金。这个学位在中国地区只招4个,其中北大就有3个,而王欣华是其中唯一的男生。他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爸爸上过8年多一点的学,而妈妈则只受过一年的正规教育,夫妇二人算在一起,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9年而已。可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 对于教育,王欣华的爸爸妈妈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父母应该有一颗平常心,不要逼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他们让欣华明白他们为当初没有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感到遗憾,而这种遗憾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样他就会从心里认为自己有了机会就应该珍惜。爸爸妈妈没有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言行来教育他。欣华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不再是负担,不再是令他感到劳累和害怕的事情。欣华喜欢上了读书,这是让父母真正可以感到欣慰的地方。因为,他们清楚知道,读书可以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好处。 学校里的读书,并不像平时读书那么单纯了,它与平时的读书行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会强制地定期检验读书的效果,并且会给大家作一个评比,这就是考试,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害怕的。欣华也不例外,欣华害怕考试,因为考试,会让一些人失望,沮丧。为了得到好的成绩,欣华勤奋学习,他希望用比别人多付出汗水和辛苦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回报。 到了大一点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少年文学了,包括科幻小学、历P13史故事,以及适合他的少年小说,这对他的成长是很帮助的。读科幻,拓展他想像的空间;读历史故事,使他了解世界的发展;读同龄人写的小说,使他了解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欣华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给他看不同的书籍,让欣华总能接触新的未知领域,使他认识到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尽头,只要愿意,总能不停地发现新的东西,发现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秘地带。 欣华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以后,爸爸妈妈就觉得没有必要去为他设定界限了。欣华自然会主动寻找、探索。在欣华具备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后,爸爸妈妈就鼓励他表达。欣华在开始的时候是以发表对书中人物看法的形式表达。那时欣华还上小学,在给他讲完童话故事,或者到他可以看童话的时候,他会表示同情、喜欢、憎恶书中具体的人物。再后来,欣华就可以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于书以及书中人物的评价。爸爸妈妈并没有要求欣华一定要在看完一本书后写下他的看法。但是在主观性上,欣华自己觉得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目的不一定是非要别人看,是因为活泼的思想使然。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一句流传很久的民间俗语。“秀才”何至于有如此之大的能耐呢?其中原因既不像传奇人物诸葛亮那样占星卜卦,也不在其闭门苦思冥想,而在于读书,在于大量地阅读。通过博览群书,从而知古今、明事理、炼心智,造就犀利的眼光、敏锐的思维、开阔的心胸。 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在孩子没有进入书的世界之前,家长可以先让孩了明白读书对他来讲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不能只停留于讲道理的层面,而应该让孩子自己体味到读书滋味的美妙。当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的时候,他P14自己读书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地去读书、学习、正如前面例子中的王欣华一样。 很多年以来,美国的教育学者吉姆·特利里一直致力宣扬一个他认为是当今最有效的教育秘诀。他说:“不管多么忙碌也要抽空给孩子朗读,因为那是除拥抱以外父母能给子女的最好的东西。” 有很多项研究,包括美国阅读研究中心和美国英文教师协会发表的报告,都证实念书给孩子听有助孩子学习新词,启发想像力,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培养出健康的性格。朗读其实就是向孩子宣传要学习阅读。 特利里感叹小学生所受的教育往往使他们把阅读当功课看待。他说:“我们过分着重于教导孩子怎样阅读,忘了给孩子培养想阅读的念头。” 特利里生怕听众对其中所涉及的利害关系仍有怀疑,于是提出一项大胆的论点。他说:“阅读已成为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元素。你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就越聪明;你越聪明,将来赚钱就越多。你赚钱越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越好。所以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你不但是造福于他,也惠及他的下一代。” 自动自发的孩子在学习上似乎根本不用家长去操心、提醒,就可以把学习方面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拥有这样的孩子,是让其它家长们非常羡慕的。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