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饿怒症(掌控饥饿摆脱焦虑)
ISBN: 9787521724776
苏珊·阿尔贝斯,克利夫兰诊所的临床心理学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已出版7本与正念饮食相关的书籍。
\\\\\\\"人会产生饿怒的三种生理原因如果我有一根魔杖,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把人们针对自己和饮食的指责一扫而光。比如,“我怎么会蠢到吃那个? 我并不是真的很想吃”,或是“我其实知道不该再点一块布朗尼蛋糕的,我真是个白痴”。可是我并没有这样的魔杖让想法成为现实。但我也确实知晓一些极为可靠资料显示,饿怒并非个人失败的行为,而往往是纯粹的生理结果!想一想身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就会理解经常产生饿怒的原因以及提前了解它的重要性。饿怒完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反应,受许多生理因素的驱使而产生。此处,我将对其中尤为突出的三个因素加以解释:血糖失衡、应激激素皮质醇以及影响食欲的烦人的神经肽。 1. 血糖 饿怒的第一个成因就是血糖(血液葡萄糖的简称)的波动。吃东西时,你的身体会从食物中摄取大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并将它们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脂肪酸和单糖。这些化合物将会被输送到身体各处,给予我们所需的全部能量,从最基本的呼吸到更为剧烈的活动(如跑步10 千米或是参加一场考试等)。一段时间没有进食的话,血糖水平就会下降,需要的能量得不到满足,身体机能就会失常。 葡萄糖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低血糖极易导致虚弱乏力、暴躁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你不得不撑过忙碌的一天时。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葡萄糖在体内血液中的循环就越少,那么供给身体运转的能量也越少,就像是开着没有汽油的车一样。 大脑运转同样需要葡萄糖,因此只有葡萄糖供给充足,工作状态才会最佳。不仅葡萄糖的含量很重要,来源也同样重要。吃巧克力或纸杯蛋糕会导致能量激增,但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巧克力和纸杯蛋糕中的单糖能很快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提供约20 分钟的警觉期。随后,瞬时获得的高水平糖分消耗完毕,血糖水平将快速下降,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食用慢代谢的碳水化合物,如富含纤维的食物( 全谷类、坚果和浆果),同样的葡萄糖含量将会在更长时间内释放出来。这就意味着吃完东西的几小时之后,我们才会感到精力更旺盛,警觉性更高。 我总觉得体内的血糖运行过程就像汽车的燃料系统。起初油箱里的油快用光时,汽车会给你一个微弱的提示,你需要保持警惕,甚至要多留心一些——油表上油量正在减少。如果你忽视了或是没注意到这点,汽车就会给出更明显的提示,发出“叮”的响声或亮灯以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仍然不加理睬,就可能陷入真正的麻烦,车子会立即熄火,甚至完全停止运转。这时候,你可能就要拼命寻找距离最近的加油站。换句话说,你的胃需要触手可及的任何食物。 2.生存方式与应激激素 血糖影响的不仅是精力和注意力。血糖含量较低时,身体会进入警觉状态。我们的身体就像极其智能的机器,它们会启动一种生存机制以防止饿死。那生存机制是什么呢?它就是葡萄糖的“备用发电机”。 血糖水平下降时,我们会释放激素,告诉身体要从脂肪和蛋白质中制造更多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叫作葡萄糖生成。首先,一种叫作皮质醇的激素会增加,它会刺激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从而使身体充满能量。接着,肾上腺素猛增,这可能是紧张、出汗和心跳加速的原因,而这些有可能也会伴随着饿怒。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共同作用加速心脏跳动,血液泵出加快,从而让葡萄糖在体内更快地游走。 身体或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都会做出“非战即逃”的反应。这是我们身体特有的保护机制,是对生活中的压力做出的回应。如果我们在树林里与一头熊对峙,我们需要可能获取的所有力量。但在现代生活中,来自工作截止日期、家庭问题、财务问题的压力源源不断地出现,你是清楚这种情形的。我们会把日常工作都堆在一起,认为身体能够如往常一样继续正常运转,帮助我们完成任务。但如果每天都处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中,皮质醇水平就会发生一些奇怪变化。如果压力不能足够快地消除掉,皮质醇水平就会“居高不下”。而皮质醇水平太高,血糖水平就会长期升高,从而带来各种后果:糖尿病、高血压或免疫力低下。 所以饿怒不仅会使我们感到沮丧,也使那些必须和我们打交道的人感到失望。如果我们忽视饥饿,长此以往,身体就处于持续失衡和压力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心情,还会危及整个身体系统。 3. 神经肽Y 影响饿怒的第三大生理因素是一种你可能从未听过的化学物质,叫作神经肽Y。这是一种天然的大脑化学物质,会在饥饿时释放到人脑,作用于大脑中的多种受体,包括一种叫作Y1 的受体。结果是贪婪进食行为的发生。 神经肽Y 和Y1 受体有多种功能,它们不仅能控制饥饿,还能调节愤怒和攻击性行为。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神经肽Y 含量较高的人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和冲动行为。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与食物互动,更好地应对身体中的攻击性倾向。 可见,有多种生物途径会使我们在饥饿状态下易于发怒、暴躁。虽然生理性因素会促使饥饿转化成愤怒,但心理因素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远离饥饿咆哮,别让饿怒毁了你!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上一秒钟还在和朋友开怀大笑,下一秒钟就被饥饿驱动,处于暴走的边缘。那种被饥饿掌控的无力感,是否让你恐慌? 而当你终于用一整包饼干填饱叫嚣的肚子,心情却瞬间跌落谷底,沉浸在既没有被真正满足,又过度进食的悔恨中。这样的饿怒循环,是否让你沮丧? 过度饥饿→饿怒警报→盲目进食→饱腹性悔恨→过度饥饿,是否饿怒循环真的无法克服? 失控暴走,喜怒无常,暴饮暴食,沮丧焦虑,是否你也深陷饿怒失控的噩梦,迷失自我? 饿怒会左右我们的心情,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人生决策。 本书作者清晰阐释了饿怒发生的生理原因,提供了45条破解饿怒循环的高效法则。学会感知饥饿提示,深入了解自己的食欲,建立和食物间更为良好的关系,终止盲目进食和过量进食。掌控饥饿,摆脱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