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63.20
折扣购买: 且听风去
ISBN: 9787555030461
陆永建,中国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因成员电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第十届文代会代表。福建省第二批盐平潭综合实验区挂职干部领队。 著有散文集(一天中午的回忆》(飞翔的痕迹)《思想与性情》,文艺评论集《审美的印记》《雄姿卓态八闽风》,电视剧文学剧本《柳永》和社科类专著《县市科级领导职务职位说明大全)《浦城县公安志》等十多部。主编《石帆》《平潭实验》《武夷山青竹碑林》等二十余部。撰稿电视专题片十多部,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播出。《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六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读本或校本教材。
寻觅柳永 一 金秋的周末下午,天高 云淡,和风拂面。我和作家 陈旭驱车去武夷山上梅乡白 水村探访柳永遗迹。不料遇 上修路,汽车一路颠簸,走 走停停,停停走走,四五十 公里的路程竟花了3个多小 时。到了村口,我即到一农 家问路,一位20多岁的农民 兄弟得知我的来意后,执意 要为我做向导,领着我们借 着手电光深一脚浅一脚来到 依山傍水的路边自然村。他 指着跟前的五六幢房子说: “柳永曾住在这个地方,具 体是哪一幢已无证可考。” 眼前视野开阔,溪水潺潺, 绿波荡漾。不远处,可见两 棵参天大树,我们沿着田埂 走到树旁,两棵罗汉松枝繁 叶茂,生机勃勃。农民兄弟 自豪地说:“去年曾有人出 资20万元想买树,因为是柳 永当年亲手种的,也是柳氏 家族的唯一物证,所以我们 不肯卖。”村主任告诉我, 自然村有72户人家,没有一 人姓柳,听村里的老人家说 ,当年柳永三兄弟考上进士 后,都在外地当官。 夜幕降临,从农户的门 窗射出的光线里,我仿佛感 受到柳永当年挑灯夜读的情 景。柳永10岁那年,父亲柳 宜病逝,母子俩在京城无依 无靠,为了生计,母子在叔 叔柳案的陪同下从汴京(今 开封市)到崇安县五夫里( 今武夷山市上梅乡)投靠祖 母虞氏。虞氏系柳永的祖父 的继室,与柳永没有血缘关 系,生活中不免会少些亲情 。柳永母子俩在武夷山过着 农耕生活。柳永一边向村姑 学习制茶,一边在祖母和母 亲的督导下学习文化,日渐 成长。12岁时,胸怀大志的 柳永写下了《劝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