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金融幸福之路

通往金融幸福之路
作者: 编者:廖理|责编:于宇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3.40
折扣购买: 通往金融幸福之路
ISBN: 9787500173687

作者简介

廖? 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伟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简介

序 一、金融有助于人民实现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40 多年里,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 0.36 万亿元上升至 100 万亿元以上,在 21 世纪前 10 年陆续赶超了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2位。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已摆脱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家电汽车文化旅游等支出的比重大幅上升,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融制度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一方面,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之重器,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金融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投资、储蓄、借贷和保险等各种金融活动,金融成为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的稳定器。不断学习金融知识从而指导金融实践,可以更科学有效地管理资产、负债、收支和风险,帮助居民更好地实现幸福生活,从而有更多更丰富的生活选择,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帮助大家实现金融幸福。 二、追求金融幸福面临挑战 1. 我国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极大丰富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财富开始积累,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家庭资产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了住房和汽车,并逐步开始涉足金融市场开始拥有金融资产。与此同时,大多数购买住房和汽车的居民背负了长期的房贷和中期的车贷,加上短期的消费贷,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形成并变得日益复杂。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开立银行卡 92.47 亿张(人均 6.55 张),其中信用卡 8 亿张(人均 0.57 张),金融机构住户存款 103.3 万亿元(人均 7.32 万元),住户贷款 71.1 万亿元(人均 5.03 万元),其中短期消费类贷款 8 万亿元,中长期消费类贷款(房贷)45.5 万亿元,经营性贷款 16.2 万亿元。虽然 97% 以上投资者持股市值在 50 万元以下,但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超过 1.9 亿。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居民既要管理好自己的资产,又要管理好负债,这是挑战之一。 2. 金融科技对金融幸福是双刃剑 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提升金融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了居民的金融可得性。金融机构从之前的不愿意服务于个人客户到积极开拓零售市场。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带来金融创新和便利的同时,导致金融风险的不断扩散。例如,短暂存在的互联网存款,导致某些地区村镇银行的风险从局部蔓延至全国。又如,网上支付给居民提供了便利,但是也给金融诈骗带来了可乘之机。在金融科技时代居民做好风险管理,这是挑战之二。 3. 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仍不容乐观 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精细化和复杂化。与此同时,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仍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大部分居民很难正确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很多金融产品说明书对居民来说如同“天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消费者虽然金融素养较低,但却对自己的金融认知高度自信。他们不但会在不理性的金融交易中损失财富,而且极易成为金融欺诈的受害者。已有的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整体金融知识水平在国际上属于较低水平,2021 年 4 月,人民银行消费者保护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金融素养调查,其结果不容乐观:比如虽然 74.63% 的受访者认为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对什么是风险并不很了解,仅有 48.37% 的受访者知道单只股票比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更大;又比如只有 44.69% 的受访者能够将季度收益率转化为年化收益率。居民的金融知识普遍有待提高,这是挑战之三。 4. 金融行为不理性带来后果 在上述背景下,相当多的居民无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的研究显示,金融素养越低的家庭更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以及更不愿意借贷,在需要借贷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更高成本的非正规渠道。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 21.65%的受访者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同时在防范风险方面也表现的严重不足,只有21.82% 的受访者购买过商业保险,这里的保险包括了寿险、重疾险、医疗险、车险等多种保险。调查还显示分别有 34.09% 和 6.61% 的受访者表示收入等于支出和支出大于收入。在有贷款的受访者中,分别有 33.72% 和 7.31% 的受访者表示债务负担较重和非常重。在应对意外开支上,虽然有 59.67% 的受访者现有储蓄足以应对意外开支,但分别有 18.74%、16.01% 和 5.58% 的受访者需要卖出部分金融资产、借钱和无法应对。 三、本书的编写思路和架构 金融普及教育能够帮助居民提高金融素养,引导居民正确使用金融工具,提高居民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这一点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制定和正在实施金融普及教育国家战略,为国民量身定制金融普及教育方案。金融普及教育在国际社会合作中也被广泛接受,2012 年 G20 峰会上已经通过了《国家金融普及教育战略的高级原则》,用于指导金融普及教育在全球的开展。在随后的 G20 峰会上,高级原则被升级为战略政策手册,指导各国开展金融普及教育,我国的金融普及教育也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推动。 早在 2006 年,我们开始研究中国的消费金融问题,当时中国的消费金融业务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经历了中国消费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金融对于居民生活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地使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金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仅不能实现金融幸福,反而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亟须开展正确的金融普及教育已经逐步形成共识。现有的金融普及教育读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院派的教材,更多用于高等学校的教学中,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不适合自学;另一类是普及读物,相对简单易懂,但是相当多读物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存在不足,甚至存在不少错误,例如过于强调投资收益而忽视投资风险,过于强调资产管理而忽视了负债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一个编写一本金融普及教育读物的想法,我们一直在严谨科学和通俗易懂之间努力寻找平衡,一方面不愿放弃著作的科学性,向读者传达准确无偏的信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入太多的公式和理论,提高著作的可读性。本书几易其稿,采取了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将金融带入生活,本书虚构了苏小轼和王小弗一家人,以他们一家生活中的金融故事为例讲述金融知识;另一方面引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案例解读,方便大家学习和掌握。 本书共分为六大篇十六章。第一篇是金融幸福,包含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六章,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金融幸福和什么影响了金融幸福,第二章介绍了金融幸福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那些背离金融幸福的行为偏差,第十六章则是全书的总结,实现金融幸福我们该怎么办。第二篇是财务规划,包含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在介绍了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基础上,介绍了理财规划的重要性和如何制定理财规划,第四章则介绍了纳税和如何做好纳税规划。第三篇是资产管理,包含第五至第八章,第五章是对家庭资产的总括介绍,第六至第八章是按照流动性高低分别介绍了如何管理流动性资产、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第四篇是债务管理,包含第九章和第十章,第九章讲解了如何在现代社会做好信用管理,第十章则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负债和如何管理负债。第五篇是风险管理,包含第十一至第十三章,第十一章介绍了如何做好基础的社会保险管理,第十二章则是如何管理好商业保险,第十三章是如何防范金融诈骗。第六篇是养老和传承,包含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第十四章介绍了各种养老方式和如何做好养老管理,第十五章则是遗产和财富传承方法。 四、走上通往金融幸福之路 本书试图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给大家介绍金融幸福的概念以及追求金融幸福的知识框架,我们团队在撰写过程中更多、更详细了解了之前未曾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本书的撰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以及更早的时候,居民家庭几乎没有金融负债,存款很少,保险就更少,那个时候是没有金融幸福可言的,我们只有在摆脱了贫困并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的时候,追求金融幸福才成为可能。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一是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来帮助大家学习金融知识,更好地实现金融幸福,它不是帮助大家获得“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是希望成为大家追求金融幸福的好帮手;二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收入、支出、教育和家庭情况各不相同,现实中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万能金融方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最优金融决策;三是金融幸福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我们需要掌握扎实的金融知识并付诸实践,在不断学习和调整中逐步走上金融幸福之路。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 年 2 月于清华五道口 本书全面分析全面家庭金融的各个方面,包括金融幸福、财务规划、资产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养老与传承,并提出在理财规划的执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对理财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只有科学地设计、执行和完善理财规划,才可以真正地提升金融幸福感,走向家庭金融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