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即庙堂(传铭文存)(精)

草间即庙堂(传铭文存)(精)
作者: 刘传铭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草间即庙堂(传铭文存)(精)
ISBN: 9787532651993

作者简介

刘传铭 ,1949年生,安徽合肥人。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央电视台百集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总撰稿。《东方国学丛书》主编、“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绘世观止》《绘事物语》《放思之美》《中国经典三百丛书?绘画卷》《论语注我》等。

内容简介

以上材料40年后又见著于1999年3月6日《文汇 报》林木文章,记忆终究无法抹去。令人遗憾的是 林文发表至今又已经近20年了,但“流言未能止于 智者”,反而有越传越远、越播越响之势。究其原 因,大概与徐悲鸿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尊为当代中国 美术界“不二权威”的社会地位有关,顶着“徐夫 人”帽子的廖静文之书怎么可以怀疑?再加上某些 把持美术界话语权的“既得便宜者”根本不愿怀疑 ,遂使真相泥牛入海,激起的浪花早已如逝水无痕 ……直言的吴冠中生前接受南方一家报纸采访时, 涉及过这一话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追索一阅。 在当下所有关于名人的传记作品中,我对“枕 边人”和家族后人的叙述大多是怀疑的。纵使并非 出于“刻意造假的阴谋”,但“为尊者讳…‘为亲 者颂”的感情因素也会令“纪实”变成虚构,变成 遮蔽真相的黑布。盖在齐白石头上的这块黑布不仅 对陈师曾不公,对林风眠不公,甚至对徐悲鸿也不 公。《自述》成稿于齐白石85岁前后,对于这些身 后是非,齐白石当然始料未及,故未受其影响。所 以白石翁的平淡叙述应该是一面照见历史真相、人 物不太变形的镜子。我们后人可以据此聚焦齐白石 ,让那些有意无意的扭曲重新被拉直抹平,让人们 回归理性与真相,并从中获得历史感。这是《自述 》一版再版的价值所在。 在齐白石的“朋友圈”中,有一位不该忘记, 却被绝大多数人忘记的人物,那便是“我的朋友胡 适之”。胡适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大概又 非一篇文章所能匿清的。早在t9t7年L月胡适在《薪 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章起,一个世 纪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在断断续续地追问,这个 胡适到底是谁?26岁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的 是他吗?28岁出版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是他 吗?1937年日本侵华时,应蒋介石之请出任驻美国 大使的是他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当 晚罗斯福总统第一个打电话告知的人是他吗?…… 从26岁暴得大名开始,外界对胡适的质疑从来都没 有停止过,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因为某些政治原 因,他被彻底抹杀。有些人对胡适在近当代中国的 学术思想和历史地位视而不见,还不屑地说:他只 不过恰好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而已。今天不妨设问: 为什么,恰好是他而不是其他人?难道这真的只是 一种巧合吗?论学问,群星璀璨的20世纪大有人在 ,就连他的一些学生的旧学底子也比他好;论影响 ,章太炎、陈寅恪哪一个不比他影响大;论政治, 梁启超、陈独秀哪一个不比他有想法。但事实上, 就是这个在中西学领域均不能称为大师的胡适,完 成了一个时代的启蒙!文可提笔做文章,才能纵横 保家国,他近乎完美地满足了中国人对理想人格形 象的要求。范仲淹说的“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 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一定是为他量身而作 刘传铭先生是著名的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在文化文艺领域耕耘数十年,被学术界成为“最清醒的批评家”。这部自选集收录了作者过去所写文章的精华,类型多样,游记赏心悦目,评论睿智深刻,赏析专业细致,论文关注热点,演讲内容丰赡,散文清新平易……阅读本书,将会得到充分的人文洗礼,丰富的观察视角和美好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跟随刘传铭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探访人文艺术的广阔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