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岭南山海间/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东南岭南山海间/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李栓科,庞勉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东南岭南山海间/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ISBN: 9787521729931

作者简介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主要研究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南方周末》地理版撰稿人,酷爱人文地理。

内容简介

长江流淌之处,千载富饶之乡 秦岭绵延东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这条山脉的南北两侧,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其北方,是黄河流域哺育的中原文明;在其南方,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起源,奔腾至四川宜宾后终于开始正式使用“长江”一名,并由此奔流而下,哺育出和黄河流域一样古老的文明。 以长江为纽带,这片区域大致涵盖了四大自然地理单元——北部的秦巴山地、西部的四川盆地、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南部的江南丘陵,并流淌出“天府之国”“两湖粮仓”“鱼米之乡”“江南天堂”等人人称羡的富庶区域。 水,是这片区域千载富饶的秘密,也让这里成为中国近千年来经济和文化最繁盛之处。古代中国的“名牌产品”,如稻米、丝绸、瓷器、茶叶,无一不在这里起源或流行;而现代中国经济、文化的“驰名商标”,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摩天大厦,到巴蜀之地的热辣香气,也在这里勃发着生命力。让我们一同在长江上泛舟,看看这条大河冲刷出的沧海桑田,再顺流而下,去破译中国富强的密码。 谁划分出南方和北方? 相信我们每个人对南方、北方的差异都有所了解:每到冬天,当北方已经大雪纷飞的时候,南方往往还是一片郁郁葱葱,四川的大熊猫仍能吃到新鲜翠绿的竹子。而当北方的房子里已经开始集中供暖,南方的小伙伴只能开空调制暖。 但几千年来,这种差异一直都只是人们心中模糊的印象和感受。具体要说出哪里是“南方”、哪里是“北方”,好像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直到20 世纪初,地理学家张相文注意到了秦岭南北两侧的显著差异——秦岭的北边相对干旱,人们以种植小麦为主;南边则温暖多雨,水稻是这里最重要的作物。这促使他开始思考秦岭的重要作用:这条山脉在冬天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在夏天则阻碍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秦岭山脉巍峨、地域广阔,作为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南北之间没有方便的河道可以发展交通,两侧的人们常年交流不便。这些因素导致了秦岭的南北两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面貌。 此外,张相文还注意到了秦岭东面的淮河。淮河起源于秦岭余脉,可将其视作秦岭主干的延续,两者共同承担起了“划分南北”的角色。1908 年,张相文在著作《新撰地文学》中,第一次提出了以“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后来,经过地理学家不懈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这条界线更多的神奇之处:它同时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一条界线同时概括了如此多的特点,解释了不同的气候地带、植被类型及河流流域,不得不说,这是一条相当“成功”的分界线。 甚至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候,这条界线还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成为南北方不同政权的边界。在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这两个中国历史的分裂时期,这条界线大致成为南北政权拉锯的前线。与难以翻越的秦岭有所区别的是,淮河流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奔向东海: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 在概说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的长江,也知道了她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但你知道吗,长江从唐古拉山的源头直到东海,全长约6400千米的干流,并非所有的河段都可以通航,不同河段的通航能力也各不相同。 上游的沱沱河、通天河都处于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自然也就没有修建港口、运输货物的需求。金沙江“性情暴烈”,不少河段都在高山峡谷里横冲直撞,别说开轮船了,就连最厉害的探险家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皮划艇能不能幸存。 一般来说,长江的通航河段从四川省宜宾市开始算起,直到上海的长江口,全长约有2800 千米。但在宜宾的上游,还有一些重要的沿岸城市渴望通航,所以近些年来,政府计划将长江的航道干道延伸到宜宾上游800千米处的攀枝花市。目前,长江航道已经延伸到了宜宾上游28千米处的云南省水富市,距离最终目标攀枝花还有些距离,而水富港也取代宜宾港成了新的“万里长江第一港”。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大”。横跨东西的干流及10 000多条支流构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其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其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 这个巨大的“水上高速公路网”连接了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又和南北铁路干线交会,在沿线孕育了不少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它们承东启西、接南济北,带动了长江经济带的繁荣,也演绎着各具特色的江湖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由长江连接起来的城市世界,这是一趟相当“魔幻”的旅行。你将在重庆看到地铁穿云破雾,飞驰于城市的空中;也会在宜昌目睹万吨巨轮坐着电梯翻过三峡大坝;抵达武汉,你会发现这是个由三个性格各异的城市组成的“巨无霸”;南京赶在哥伦布、达·伽马之前,早早开启了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而在上海,荒芜的郊区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建起了密集的摩天大厦,甚至在茫茫大海里,也能如魔术一般变出一个世界第一大港。这就是长江的“魔力”,只要随便施展一点“法术”,就可以把沿岸的城市变得非常有趣。那么,快上船吧,我们的长江游轮马上就要出发了! 这里广布着丘陵山地,暖湿多雨, 四季繁花,山海间风光无限; 这里的人们向海而生,形成了古老的海洋文化; 这里勇于创新领先,是改革开放的“先富之区”。 让我们一起领略这片区域的山风海浪、繁荣富足! 1、负责任的知识输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撰稿人倾囊相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组成科学审校团队 2、8个自然地理单元分为8本分册,每本分册均以“面”“线”“点”的结构方式,串联成“1S”“2R”“3B”三个板块,帮助孩子打造知识架构 3、从知觉、视觉和功能三个方面打破地理的刻板印象 知识不再是散点的,而是被集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孩子集合多维因素来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活学活用从这里开始! 科学推荐 这套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李栓科社长担任主编的图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综合讲述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更推出了一套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是一套很适合孩子系统了解地理学科和中国地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的科普书。 ——郑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人人都需要地理知识与科学,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这套丛书,把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块,分别介绍了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让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家乡开始,走遍全国,用一套地理学思维方法了解中国、认识世界。因此,它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