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坛百影(名中医医论阐挥)

医坛百影(名中医医论阐挥)
作者: 卢祥之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医坛百影(名中医医论阐挥)
ISBN: 97875046824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篇 郑钦安 “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之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 不专在后天之五行生克上追求。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 之大柱脚也。” “万病起于一元伤损,如中风,众人皆作中风治之, 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 ,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 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衰于何部,内邪 外邪即在此处窃发。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灭 ,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实以祛风,握要之法也 。” 郑钦安(1824-1911),即郑寿全,四川邛州人,清 末民初**伤寒学家。郑氏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 先生。学术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心法, 下览历代医家著作,其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 寒恒论》三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钦安先生精研典籍,参悟出“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 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病参就,一病有一病之 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认为“万病一阴阳耳”;“ 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二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 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他十分强调阴阳辨证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按定阴阳虚实,外感内伤治之,发无不 中”,还再三强调“务要将内外两形,阴阳实据,熟悉胸 中,方不致误人性命也”。 在钦安先生医学思想中,无论辨病识症,还是解方论 药,都以阴阳为准则,并提出明确的辨别阴阳的标准:“ 阳虚证,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 、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 、舌清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 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 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 阴虚证,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 声高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 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 热、盗汗、干渴、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 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 钦安先生之“真气存一*,人即活一*,真气立刻亡 ,人亦立亡”认识影响深远。临*上,寒热疑似、阴阳难 辨这种复杂局面,*是关键时刻,亦所谓识见不明,“误 用即死”的紧要之处。陈修园曾谓:“良医之救人,不过 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 ”可见识别阴阳的重要。在这方面总结出的“阴阳实据” 或“阴阳辨诀”“用药真机”应该说是钦安先生一大贡献 。 钦安先生*重要的学术观点是重视阳气,在人身各种 阳气中,其又*推崇肾阳。认为肾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 这是就正常生理而言。那么在病理状态下,自然重视阳气 ,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 。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也就是说,阳气衰弱与否是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