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神奇的奥运故事(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ISBN: 9787570236558
莱昂内尔·查莫罗(Lione Chamoulaud),在法国国家电视台做专业体育记者已有40年。他的语言简洁、风趣,颇具风格,出版过许多关于体育的书籍。 皮埃尔·拉格鲁(Pierre Lagrue),被称为行走的奥林匹克“百科全书”。1957年出生于巴黎,是法国作家、体育历史学家。
奥林匹克格言的诞生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格言是“Citius, Altius, Fortius”(“更快、更高、更强”)。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由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但实际上不是,它其实归功于一位名叫亨利·迪东的多米尼加神父。当时的亨利·迪东备受教会和教学法领域认可。1890年,他受聘于阿尔贝·勒格朗·阿尔克依寄宿学校担任校长,该校学生的学科成绩乏善可陈。迪东神父便进行了教学改革,他的计划主要涉及灵魂、精神的升华及身体的开发三个方面。因此,他在阿尔贝·勒格朗学校组织了一次田径协会锦标赛,并于1891年3月7日,在该赛事的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就是这个时候,拉丁语“Citius, Altius, Fortius”成为该校校训。在迪东神父看来,Citius(更快)关乎精神,表现在学业上;Altius(更高)意为灵魂的升华, 表现在通往上帝的道路上;Fortius (更强)则关于身体方面,即通过运动打造。不久后,皮埃尔·德·顾拜旦结识了亨利·迪东。迪东帮助顾拜旦在学校、宗教以及世俗机构等组织一些体育竞赛。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Citius, Altius, Fortius”(“更高、更快、更强”)这句格言深深吸引着顾拜旦,他想从1894年起,将之变成奥林匹克格言。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这句话正式成为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信条 “重在参与”,这个在奥运场合被人们争相重复的句子,以一种精简的方式总结了奥林匹克信条,它诞生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出自宾夕法尼亚主教堂的埃西尔贝特·塔尔博特主教在为运动员布道时的讲话。事实上,在这一届的伦敦奥运会上,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体育冲突,主要围绕着“奥运冠军战利品”。战利品的想法来自于意大利的欧亨尼奥·布鲁内塔伯爵,此人从1897年起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1907年,他在海牙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例会上提出建议,即在伦敦奥运会上,建立一个参赛国家的排名机制,获奖最多的国家可以收到一尊雅典娜女神的半身雕像,当时他的行李中就携带着这尊雕像。美国人宣称他们一定能够高高举起这个战利品。英国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驳:他们自己建立规则,任命的裁判全部都是英国人。比赛一开始,美国人就不断提出异议:乱七八糟的撑竿跳比赛规则,掺杂水分的排名机制,英国教练可以光明正大地指导英国田径选手,而美国教练甚至不允许进入场内!英国评委会否认了这些指控,说其毫无依据。事态随之恶化,而这一届奥运冠军战利品也随即被取消。 1908年7月19日,塔尔博特主教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五届英国国教主教会议,他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弥撒仪式上为那些争强好胜的运动员布道时宣称:“比赛本身胜过那些种族及报酬的问题。圣·保罗教会我们,奖项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得到的报酬永不会朽坏,它是不朽的,即使只有一个人能够获得桂冠,所有人也能够一起分享竞赛带来的快乐。”一些忠诚的教徒转述着主教的话语,并将之简化成下面的形式:“在奥运会上,获胜不像参加那么重要。”在第四届奥运会上,这次布道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备受质疑的决定以及各种争吵声不绝于耳。 然而,皮埃尔·德·顾拜旦记住了塔尔博特主教的这句话,并将之改编。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他在一个场合发表简短讲话时说道:“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如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成功。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比起大主教的布道,顾拜旦的讲话也没能引起更大的反响。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奥林匹克的信条才被认识和认可:开幕式上,人们在大型记分牌上就能看到这句话。 ?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奥运,了解奥运从这本书开始,让孩子爱上体育运动。 ?书中不仅有奥运会识记知识,更有奥运选手的励志故事,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体育精神。 ?语言轻松幽默,内容精练有趣,更方便小读者阅读。 别具一格的诙谐插画,让阅读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