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的火车记忆

前门的火车记忆
作者: 王雄|责编:王晓罡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前门的火车记忆
ISBN: 9787113303266

作者简介

王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水文化学者。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铁路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人民铁道》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现任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西南大学兼职教授。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多篇作品被《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刊发或转载。著有《采访艺术论》《汉水文化探源》《轮子上的世界》等文学理论专著,共计560多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其中,《传世古》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

内容简介

北京城是世界著名的文 化古都。北京古老的建筑群 ,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以紫禁城为中心的正方 形格局,醒目的金、红二色 主色调,高墙深院里的楼阁 台榭,与青砖灰瓦、绿枝出 墙的四合院,共同营造出北 京城宁静与安谧的氛围,在 构成强烈视觉反差的同时, 给人以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感 受,矗立起人们心中的厚重 感和历史感。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 )正月,明成祖朱棣宣告国 都自南京迁至北京。六百多 年来,朝代更迭,世事浮沉 ,这座古城的格局却一直保 留着原有的风格与韵味,以 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价值, 成为伟大东方文明的象征。 雄伟的正阳门,乃明、 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南门。 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 又俗称前门。如今人们所说 的前门楼,实际上指的是南 北并立的两座建筑。位于北 侧靠近天安门广场的拱形门 洞建筑是“城门”,而位于南 侧的周身开满箭窗的则是“ 箭楼”。城门和箭楼之间, 用城墙围起来就是瓮城。城 门、箭楼与瓮城为一体,组 成了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 建筑体系。前门楼高大伟岸 ,古色古香,为北京城门之 最,是中国公路零公里起点 。 前门楼享有“北京第一楼 ”之誉。“前门楼子九丈九, 四门三桥五牌楼”,从这句 老北京歌谣中,就能感受到 前门楼子的高大与威武。不 过民间所说的“九丈九”,毕 竟只是个虚数。“九”在中国 是个吉祥数,“九”无穷,象 征着至尊至大,体现着皇权 的至高无上。歌谣中的“四 门”,就是城门和箭楼的门 楼,再加上瓮城圈上开的两 道“闸门”。 老北京人,经常把前门 楼子挂嘴边。形容一个物体 的高大,或形容一个人的能 量,都会拿前门楼子说事、 打比方。为什么呢?因为前 门楼子大家都熟悉啊,有标 志性和可比性。再说,连前 门楼子都敢忽悠,在老北京 人眼里,那可是牛皮吹大了 。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 骨轴子;我说前门楼子,你 说热炕头子;我说前门楼子 ,你说火车头子……”后面 还可以连接出许多,老北京 人都能说上两句。这些北京 俗语,答非所问,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意在拿前门楼 子打趣,流露出一种幽默感 和自豪感。可见,前门楼子 在北京人心中的位置。 前门楼子作为北京古建 筑和古文化的标志,蕴含着 太多的文化内涵。谈及北京 文化,前门楼子有着独特的 角色、地位和影响力,自然 是绕不过的。它连同周边的 老字号商铺、戏楼、书场、 会馆,构筑起了老北京的市 井文化、风度韵致和精神风 貌。 老北京是扑面而来的、 有分量的。古建筑群的雅趣 ,街巷、胡同的韵味,还有 诸多的四合院、大杂院,滋 润着老北京人“提笼架鸟”的 悠闲生活。有前门楼子在, 北京人就有底气,就有念想 ,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日子。 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是古城建筑群 的脊梁。 有人说,不了解北京中 轴线,就读不懂北京城。还 有人说,没逛过北京中轴线 ,就不算真正北京游。甚至 有人说,不会欣赏北京中轴 线,就莫谈中国文化和物质 文化遗产…… 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