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1.30
折扣购买: 读书万卷香(精)/中华国学大系
ISBN: 9787302390268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我在上面曾讲到偶然性,我也经常想到偶然性。 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能给人招灾, 也能给人造福。 我学习吐火罗文,就与偶然性有关。 说句老实话,我到哥廷根以前,没有听说过什么 吐火罗文。到了哥廷根以后,读通了吐火罗文的大师 西克就在眼前,我也还没有想到学习吐火罗文。原因 其实是很简单的。我要学三个系,已经选了那么多课 程,学了那么多语言,已经是超负荷了。我是有自知 之明的(有时候我觉得过了头),我学外语的才能不能 说一点都没有,但是决非语言天才。我不敢在超负荷 上再超负荷。而且我还想到,我是中国人,到了外国 ,我就代表中国。我学习砸了锅,丢个人的脸是小事 ,丢国家的脸却是大事,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 随时警告自己:自己的摊子已经铺得够大了,决不能 再扩大了。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但是,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到的,第二次世界大 战一爆发,瓦尔德施密特被征从军,西克出来代理他 。老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戏统统传给我。他早 已越过古稀之年。难道他不知道教书的辛苦吗?难道 他不知道在家里颐养天年会更舒服吗?但又为什么这 样自找苦吃呢?我猜想,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之外,他 是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想把自己的绝学传授给我这 个异域的青年,让印度学和吐火罗学在中国生根开花 。难道这里面还有某一些极“左”的先生们所说的什 么侵略的险恶用心吗?中国佛教史上有不少传法、传 授衣钵的佳话,什么半夜里秘密传授,什么有其他弟 子嫉妒,等等,我当时都没有碰到,大概是因为时移 事迁今非昔比了吧。倒是最近我碰到了一件类似这样 的事情。说来话长,不讲也罢。 总之,西克教授提出了要教我吐火罗文,丝毫没 有征询意见的意味,他也不留给我任何考虑的余地。 他提出了意见,立刻安排时间,马上就要上课。我真 是深深地被感动了,除了感激之外,还能有什么话说 呢?我下定决心,扩大自己的摊子,“舍命陪君子” 了。 能够到哥廷根来跟这一位世界权威学习吐火罗文 ,是世界上许多学者的共同愿望。多少人因为得不到 这样的机会而白怨自艾。我现在是近水楼台,是为许 多人所艳羡的。这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我要是不学 ,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正在西克给我开课的时候,比 利时的一位治赫梯文的专家沃尔特·古勿勒 (waltercouwcur)来到哥廷根,想从西克教授治吐火 罗文。时机正好,于是一个吐火罗文特别班就开办起 来了。大学的课程表上并没有这样一门课,而且只有 两个学生,还都是外国人,真是一个特别班。可是西 克并不马虎。以他那耄耋之年,每周有几次从城东的 家中穿过全城,走到高斯一韦伯楼来上课,精神矍铄 ,腰板挺直,不拿手杖,不戴眼镜,他本身简直就是 一个奇迹。走这样远的路,却从来没有人陪他。他无 儿无女,家里没有人陪,学校里当然更不管这些事。 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几乎根本没有。西方社会 是实用主义的社会。一个人对社会有用,他就有价值 ;一旦没用,价值立消。没有人认为其中有什么不妥 之处。因此西克教授对自己的处境也就安之若素,处 之泰然了。 吐火罗文残卷只有中国新疆才有。原来世界上没 有人懂这种语言,是西克和西克灵在比较语言学家W. 舒尔策(W.Schulze)帮助下,读通了的。他们三人合 著的《吐火罗语语法》,蜚声全球士林,是这门新学 问的经典著作。但是,这一部长达五百一十八页的煌 煌巨著,却决非一般的入门之书,而是异常难读的。 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艰险复杂,歧路极多,没有 人引导,自己想钻进去,是极为困难的。读通这一种 语言的大师,当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西克教吐火 罗文,用的也是德国的传统方法,这一点我在上面已 经谈到过。他根本不讲解语法,而是从直接读原文开 始。我们一起头就读他同他的伙伴西克灵共同转写成 拉丁字母、连同原卷影印本一起出版的吐火罗文残卷 ——西克经常称之为“精制品”(Prachtstuck)的《 福力太子因缘经》。我们自己在下面翻读文法,查索 引,译生词;到了课堂上,我同古勿勒轮流译成德文 ,西克加以纠正。这工作是异常艰苦的。原文残卷残 缺不全,没有一页是完整的,连一行完整的都没有, 虽然是“精制品”,也只是相对而言,这里缺几个字 ,那里缺几个音节。不补足就抠不出意思,而补足也 只能是以意为之,不一定有很大的把握。结果是西克 先生讲的多,我们讲的少。读贝叶残卷,补足所缺的 单词儿或者音节,一整套做法,我就是在吐火罗文课 堂上学到的。我学习的兴趣日益浓烈,每周两次上课 ,我不但不以为苦,有时候甚至有望穿秋水之感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