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26.27
折扣购买: 蒙医学针法刺法(精)
ISBN: 9787302526537
蒙医针法刺法以蒙医三根理论、白脉系统、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为指导,通过针刺和寒热刺激体表腧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科、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的各种急、慢性疾病。 第 1节 蒙医针法刺法文化内涵 蒙医针法刺法是蒙医传统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刺疗法的关键技术,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医学针法刺法,简称蒙医针法刺法,它兼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并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形象性。从文献记载的内容看,蒙医针法刺法要求手法敏捷,针刺时要懂得针刺步骤、针刺方法、针刺时间和针刺技术。不懂得针刺手感、进针手法、针具、针刺的功效和其他辅助疗法的庸医则是伤害患者的凶手。 针法刺法的发现最初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对针法刺法的认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狭义上讲,针法刺法指从进针、行针、出针的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广义上讲,蒙医针法刺法是以蒙医三根、七素、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为指导,通过银针刺入人体表皮的特定穴位给予刺激,排除瘀滞于局部的病气、黄水,调理寒热、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技术性较强的诊疗手段。 蒙医针法刺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蒙古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民族医学的根基所在。蒙古族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历史背景造成了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包括了蒙古族游牧文化、宗教文化、蒙医药文化、饮食文化、狩猎文化、草原文化等。蒙古族文化和蒙医学术思想一脉相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蒙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地域宗教以及蒙古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如萨满教是一种源于自然的宗教,相信万物有灵,主要崇拜自然、天神和祖先。萨满教是蒙古族古代思想的结晶,萨满教不但对草原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对蒙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早期,蒙古地区的医疗活动都与火有关。原始的蒙古人对火有着崇拜和敬畏之心,认为火最洁净、神圣。祭祀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祭祀火的习俗对北方蒙古地区萨满文化和蒙古族传统医疗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蒙古地区,萨满担任巫师,为氏族成员跳神治病”。萨满巫术中的火、镜、刀剑等,都是驱除恶魔的法物和法器。跳大神“治病”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传递两种信息:一是用心理治疗的方法给患者治病;二是火和尖锐的刀剑能驱邪、治病。故古代的医疗活动中,火是不可缺少的神的力量。现代大量有关萨满的研究表明:“萨满教与蒙古族传统医学有着密切联系,萨满教在祛病除邪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丰富并发展了原始蒙古传统医学。 ” 蒙医学针法刺法 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给蒙医药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喇嘛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建了很多寺院。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寺院中,设有专门学习医学的“曼巴扎仓”,并培养了大量的蒙古医生。蒙古医生熟悉药材,自己认药、采药、制药。诊治疾病时先诊脉,看舌、看眼,闻味,查便,听呼吸,然后给予治疗。治疗疾病过程中常结合灸疗、罨敷疗、放血疗法、泉疗、浴疗等传统疗法。“曼巴扎仓”培养的医生中有诸多“著名蒙医”“放血神手”“施灸神手”。 蒙古族长期保持“逐水草而游牧”的生活方式。 16世纪,蒙古族迁入中原地区后,不同程度地吸纳了农耕文化。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吸收藏医学、印度医学、中医学等民族医学的部分内容,结合原有的寒热理论、滋补理论,逐步形成了五元、寒热、三根、七素、脏腑理论、六基症、十要证等理论体系。 蒙古族早期由于居住在寒冷地区,喜酥酪肉食,体形丰腴,患外感病时,多易感风寒,并常兼肉脂积滞,或兼痰湿内阻。蒙医认为, “针刺来行赫依(气)血,温灸的功效来驱逐巴达干寒邪”。因此蒙医针法刺法有与烤灸相结合的特点。由此逐渐积累了以“调节寒热施疗”为指导原则,对寒性疾病用热敷、热针、艾灸、皮疗或瑟必素等疗法综合治疗,逐渐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针法刺法。具有操作简便,用具简单,适合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及北方寒冷气候的特点,治疗上重视调节寒热,将病邪引出体外,坚持整体调节的治疗原则,针刺的功效归纳起来:一是放邪气;二是引出黄水,“引病外出”。如《月光医经·治不消化症》说:“严重的不消化症取胃穴刺火针”,《哲对宁诺尔 ·关于治疗巴达干病》说:“黄水聚积处拔罐后刺温针”“治疗肾达日干病,关节上下刺温针”等。这是因为蒙医学从医学基本理论、医疗观点到实际应用,都贯穿了寒热平衡理论。温灸来补温,冷罨或放血,泻热邪。温针灸是针刺与白山蓟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将银针刺入所选穴位适当的深度,将白山蓟灸炷悬于针柄上点燃,直到灸炷燃完为止。使热温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简便、副作用小、疗效快、可靠等优点。它是通过针刺刺激、温热刺激及穴位的相互作用,对机体起到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蒙医温针法是将金或银打制的针刺入所需腧穴和部位后,在其针柄处用艾火或烛火加热的治疗方法。适宜于沉寒痼疾、气滞血凝、脉管久阻的慢性顽固性痹症,若再佐以恰当用药则屡屡能见奇效。 蒙医放血疗法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刺血脉放出少量的血液,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放血疗法的起源与针刺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记载,蒙古人在医疗活动中很早就善用放血疗法。一般认为,脉道之血热,成熟之后放血治疗。 该书较全面、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蒙医针法刺法,不仅扩展了蒙医传统疗法的内容,并且对现代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和诊断依据也有了较全面、简明的阐述,有利于医学生和各科室医务工作者参考。 蒙医针法刺法是蒙医传统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蒙医针法刺法兼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并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性和形象性,研究和发展蒙医针法刺法必须进行多学科协作,综合性探索。该书专业术语多、内容涉及面广、交叉学科多,不仅通过文献研究,认真、严谨地总结了蒙医针法刺法的基础理论、配穴特点以及常用穴位的体表定位和局部解剖内容,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蒙医针法刺法在蒙医六基症、五脏六腑病和现代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注重了临床操作和不同疾病的不同针法刺法。该书提及的蒙医六基症、五脏六腑病的相关内容主要参照国医大师策 ·苏荣扎布老师编著的《蒙医临床学》,由此确保了该书的蒙医特色。 蒙医传统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