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你而改变--一位父亲对家庭教育的25个反思

我们因你而改变--一位父亲对家庭教育的25个反思
作者: 佟丽华
出版社: 外语教研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我们因你而改变--一位父亲对家庭教育的25个反思
ISBN: 9787560085579

作者简介

佟丽华,中共十八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新闻1+1》等多个栏目的点评专家。1999年,佟丽华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儿童保护专门机构,被媒体称为“中国未成年人维权第一人”,他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儿童保护法律制度最主要的推动者,是中国儿童保护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佟丽华创建的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在儿童领域具有联合国特别谘商地位的社会组织。

内容简介

谁折断了孩子梦想的翅膀? 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真爱自己的孩子?如 果说我们不爱自己的 孩子,那我们为什么对孩子百般呵护并为他的成长殚 精竭虑?如果说我们 爱自己的孩子,那我们是否考虑过要为孩子创造一个 怎样的未来世界?我 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2013年3月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我注意到香港 政府限制内地人在香 港购买奶粉数量的新闻,这让我感到非常尴尬和痛心 。中国有那么多的孩 子需要奶粉,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却对国产的奶粉不放 心。然而,我们的不 放心是有道理的。2004年安徽等地大头娃娃事件让人 触目惊心,由于孩子 们吃了劣质的奶粉,身体发育出现畸形,当时的一些 图片我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更让人气愤的事件不断发 生。震惊全国的2010 年7月河北三氯氰胺奶粉事件阴影未消,青海一家乳制 品厂又检测出三氯 氰胺超标达500多倍的“毒”奶粉。这种多次发生的 劣质奶粉事件带来的 直接后果是,公众已不再相信中国内地生产的奶粉。 人们纷纷从国外采购 奶粉,以致很多国家甚至我国的香港地区都不堪其负 ,说奶粉都被买得缺 货了。于是出现了限购政策,从数量上限制购买。这 种政策让我们感到尴尬, 我们不得不给孩子喝奶粉,但当前国内生产的奶粉安 全吗?我们很多人存 有疑虑。 我一直非常清楚地记得一次参加打拐会议的情形 ,当时会场上两位母 亲哭得撕心裂肺。我记得其中一位是天津的,孩子丢 了几年后,母亲偶然 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志愿者发的照片,照片来自西藏, 上面一个可怜的有残 疾的小孩在乞讨,母亲认出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但当 志愿者去找的时候, 孩子又不知去向了。你想想那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两 位母亲哭得撕心裂肺, 让我的心灵都感到震颤。我当时跟家里人说,一定要 加大对孩子的看护力 度。可问题是,如果社会大的环境不安全,我们自己 能看得住孩子吗?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案件,这个案件很值得反思。 对那四个被杀害的同 学来说,难道还有比大学宿舍更安全的地方吗?父母 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 成人,上了大学,可他们却在自己的宿舍里被同学杀 害。这对四个孩子的 父母来说是何等的残酷! 我前面谈了空气的问题、环境的问题、食品安全 的问题等,我还想说 说社会稳定的问题。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九四二》这 部电影,影片里那家 大财主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家有大片的土地,非常 富有。可是战争来了, 结果儿子、妻子都死了,一个宝贝女儿最后也不得不 卖到了妓院。 所以我想说的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我们不 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 的成长环境,即使有再好的教育专家每天亲自陪伴孩 子,孩子也很难健康、 安全、快乐地成长。 我们离自己的梦想有多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无数让人骄傲的回忆 。但因为种种原因,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人民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不仅在 多次对外战争中失败, 割地、赔款,蒙受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带来的耻辱 ;我们不仅经历了 血与火的八年抗日战争,还承受了十年惨烈、无情的 “文化大革命”的煎熬。 以致到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的记忆中,不仅有悲壮 的历史,还可能有 艰苦辛酸的童年记忆。 在这种经历和成长背景下,人们似乎已经失去编 织和追逐梦想的勇气 了。如今,我们很多人的梦想都很简单实际:解决温 饱、改善生活、教育 好孩子,也就是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在内心深处, 我们哪里还敢奢谈国 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 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 就,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第二,但总的来说,经济发 展质量不高,人均生 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制度 方面存在诸多漏洞;法治进程举步维艰,各种冤假错 案以及滥用权力现象 时有发生;各种社会不公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矛盾错 综复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感觉自身渺小脆弱 ,都对社会不公感到 无奈,但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助长着各种不良风气。 某种程度上,很多人 每天都在艰苦地奔波、辛勤地劳作,但却不知道未来 的方向在哪里,梦想 似乎越来越远,逐渐变得遥不可及。 但是今天,即使不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 孩子,我们也要唤醒 自己心灵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与 我们孩子的生命和未 来息息相关! 我们要为孩子编织怎样的梦想? 当前中国社会在热议“中国梦”,它令人振奋和 充满希望。我们自己 一定不要把它打造成空洞的口号。很多事一旦脱离人 性本身,被打造成一 种脱离实际的运动,一些本来很美好的理念和愿景, 往往会在各种枯燥乏 味的讨论和宣讲中变得呆板,其让人激动和振奋的一 面也会逐渐淡化。 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我们自己的梦想是什 么呢?我们爱自己的 国家吗?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吗?如果我们热爱这个国 家,如果我们爱自己 的孩子,那么我们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在当前这 样一个快速发展、思 想多元的时代,我们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如何让自己、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梦想只是考虑我们自己家庭的那份所 谓的教育和培养:让 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让孩子上清华、 北大,甚至牛津、剑桥; 让孩子成为明星、政治家或富翁;给孩子留下金钱、 房产等财富。或者说, 我们更新了培养、教育理念,我们尊重孩子的独立与 人格,尊重并善于发 现孩子的兴趣,我们让孩子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 发展。 那么问题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能不和其他孩 子一样呼吸雾霾中的 空气吗?我们的孩子在需要奶粉时能不存有顾虑吗? 我们自己的孩子能脱 离这个社会的环境而不受到伤害吗?如果这些健康和 安全的问题都不能解 决,那么我们如何算是热爱自己的孩子?而如果我们 的梦想都仅仅是围绕 着自己的家庭、个人和孩子,那么我们又如何能解决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 面临的环境、食品质量、安全等种种问题? 所以,我们的视野必须开阔起来,从孩子健康成 长和未来生活幸福的 角度,我们必须跳出自私的、狭隘的家庭范畴,去思 考那些更大的问题, 诸如环境、食品质量、社会安全,等等。这是我们必 须面对的、无法逃避 的责任。 P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