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5.12
折扣购买: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李子勋心理热线丛书
ISBN: 750434883X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说》、《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 小鹿从小与几只小狗作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 人带它重返森林,回归自然。不久,它遇到几只猎狗,儿时的记忆让它自 然地把狗看成是朋友,结果惨遭厄运。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 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 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 个性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到五岁时可能已被双亲想当然地胡乱涂鸦到无 处可再下笔。一位女性告诉我:“儿时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之事打我出 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不想世事难料,我的女儿依旧成了我的 替罪羔羊。看到女儿泪眼汪汪且胆颤心惊,我真感觉是造化弄人。”记住 ,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娶了一位二十岁的漂亮媳妇,行的乖巧,深得 大伙喜欢。但她有个怪癖:极其怕猫,怕到望猫即逃的地步。住宅院里, 本有两户人家养了猫,一黄一黑,习惯了邀欢取宠,游手好闲。看到那女 子避猫时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乱样,邻居们甚觉好笑,常装猫叫 来逗趣她。一晚纳凉,大家围坐一起,天南海北谈兴正浓,突然“喵呜” 一声,那只黑猫从天而降,正好掉在这女子的头上,只听一声惊叫人便倒 了。肇事者这才明白玩笑开过了头,急忙将这女子送往医院,守了两天两 夜她才从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复原。从此,人们逗她的胆子已不再有,两只 骄傲的猫也被主人送往他乡退避三舍,以免再生事端。同院的人都很好奇 ,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怕猫,后来才知这女子的母亲有洁癖,厌恶一切小 动物,从小就经常危言耸听来恐吓她。若干年后,女士虽不再怕猫,但她 的儿子长到十二岁连刚出壳的小鸡都不敢碰,那种对小动物的恐惧,与其 母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想见,女士也用她的母亲曾经用过的恐 吓方法,来教育儿子,对待儿子,恐吓也许是家长教育孩子最经常使用、 也是最无赖的杀手锏。使用不当,孩子心灵深处就会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惧 体验。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 、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 度。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身于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崇尚自由、平等与 博爱。她的丈夫却是东北人的后代,夫权意识明显。他们在大学相识、相 爱。恋爱时节,两人尚能平心相容、克己相待。 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