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政治论稿(精)/当代学术

清代政治论稿(精)/当代学术
作者: 郭成康|责编:赵庆丰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0.90
折扣购买: 清代政治论稿(精)/当代学术
ISBN: 978710807167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前后,清开国史是清史研 究的一个热点。清人从在东北一隅建国,到定鼎 燕京,开创一代新王朝,用了不过三十年时间, 被后人看成“奇事”。第一组主题为“满洲崛起 ”的文章,就是试图从满洲角度解释这件“奇事 ”的合理性,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文化上。 满洲崛起之际,面临强邻逼处、战无虚日的 严峻形势。《清初八旗制度》着力探讨清开国帝 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如何汲取并充分发扬满族整 体意识、严明法纪、尚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相统 一,特别是崇实务实的文化传统,以八旗制度凝 聚和统辖国人,同化归附的蒙古和汉人,从以分 散的族党村寨组织部众,到体察围猎规则编组牛 录,到初编四十牛录,到创建八旗制度,再到组 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路反复探索,备尝艰 辛,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遂臻于完备。同时,满 洲统治者始终把军队建设置于国事首位,伴随着 对外征服战争全方位的展开,八旗兵被锻造成当 时中国乃至东亚一支如日后康熙皇帝所谓“战必 胜,攻必克,所向无敌”的军队。17 世纪中叶 清朝皇帝皇太极去世时,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可 谓万事俱备,只待良机。 《“土黑勒威勒”考释》考察了已被岁月尘 封的清初一种独特的科罚制度。法司在定罪量刑 时,把贵族和官员“过误犯事”,如失职、怠惰 、元旦大宴迟到、斋戒期间食韭、作证反复、赌 博淫乱、隐匿丁口、在家中听讼等合并为一类, 一律绳之以法,科罚“土黑勒威勒”。科罚时按 世爵高低罚银,世爵愈高,科罚愈重。崇德三年 (1638)正月刑部共审理18 宗案件,受到刑罚 的23 名有世爵者中,13 人被罚“土黑勒威勒” ,可见贵族和官员“过误犯事”之类轻微违法是 普遍的、大量的,刑部一概以法绳之,且平日特 权愈多、得利愈多者科罚愈重,如此既贯彻了权 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也体现了“罚重于上”的立 法精神。《“土黑勒威勒”考释》一文不止于考 察这一司法特例,更重要的是由此而揭示一个处 于上升时期、充满生气的民族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 《论文馆儒臣及其对清初政治的影响》一文 论述努尔哈赤汗位继承人对汉族文明的态度。皇 太极即位后,锐意革新,仿明制建立六部,至于 六部职官设置及其职掌,并没有全盘照搬《大明 会典》,而是坚持从满洲国情出发,借鉴明制, 即“参汉酌金,用心筹思,就今日规模,立个《 金典》出来”。当改革成为满洲继往开来的时代 呼唤时,汉族政治文化无疑有借鉴价值,但皇太 极以为“汉文史书,殊多饰辞”,令文馆儒臣只 翻译“有关政要者”,用备观览;他并不反对读 书,但读书必须“明晰是非,通权达变”,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