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中的精英吸纳与塑造研究:基于西沟村精英群体的深度调查

农村基层党建中的精英吸纳与塑造研究:基于西沟村精英群体的深度调查
作者: 张嘉凌|责编:周小龙|总主编:董江爱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02
折扣购买: 农村基层党建中的精英吸纳与塑造研究:基于西沟村精英群体的深度调查
ISBN: 97872031237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乡村精英是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伴 随着农村的巨大进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乡村精英 流失严重,冲击了内生乡村治理机制。由于没有乡村精英的 引领和带动,农民的主体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农民的集体精 神消解,农村公共事务少人问津,乡村治理陷入困境。如何 再造乡村精英群体是当前推动乡村治理的大问题。党的十九 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就乡村 而言,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治理有效” 的具体要求。从政治学角度看,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发展进入 一个国家整合的时期。通过强化国家的力量,强化国家中的 政党力量,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乡村和城市整合为一体 ,从而实现乡村的现代化。 乡村的有效治理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而群众力 量的激发关键在于培育新的乡村精英。过去,乡村社会具有 内生精英的能力。之后现代化和市场化冲击了乡村社会内生 精英的能力,国家需要从外部为乡村社会提供基本制度和秩 序,为精英的培育提供外部空间和支持力量。如何在党的领 导下,培育新的乡村精英,以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建构党组 织领导下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议 题。 关于精英,西方理论倾向于精英是天生的,人类社会 有精英和大众之分。因此只存在精英的选拔问题,不必培育 精英。中国学者关于乡村治理精英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内生 性问题。对于如何吸纳和塑造乡村精英,没有太多的研究。 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成功 吸纳和塑造过大批的乡村精英,他们替代传统乡村精英,实 现了乡村社会的重组,并组织和动员民众,推动了农村发展 。党在乡村精英吸纳和塑造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可惜的是, 人们往往将这一时期的乡村精英简单地视作政治精英,将其 视作政党对社会影响的产物,没有认真研究这一时期乡村精 英吸纳和塑造的内在机理。 机缘巧合,2018年1至2月,笔者有幸前往山西省平顺 县西沟村进行了长时间的田野调查。调查发现,历史上的西 沟村自然环境差,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五行俱缺”的小山村,在中国共产党的吸纳和塑造下,涌 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一大批乡村精英。他们以劳动模范 的身份,带领群众搞互助组、办合作社,使西沟村“改天换 地”,创造了人间奇迹。通过深度调查,笔者在惊叹之余, 不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荒凉闭塞的普通村庄能够涌现出精 英群体并带动整个村庄的发展?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普通农民 ,是如何被动员到党的目标之下,成为党组织中的成员,进 而成为乡村精英的?党组织又是如何通过发挥模范的政治效 应和社会效应带动民众的?这些具体问题成为田野调查的起 点,也凝聚为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之下, 乡村精英是如何被吸纳和塑造出来的,其内在机理是什么, 影响乡村精英吸纳与塑造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 用的? 本书以乡村精英的吸纳与塑造为研究主题,以西沟村 精英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基层党建为演进脉络,通过深入 的个案分析,研究在政党整合下普通农民是如何被吸纳和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