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作者: 陈世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ISBN: 78022113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娱乐软件有着丰富的内涵。CD和录像带一类的包装型媒体只是将音乐、 电影、游戏等软件传递给消费者的一种渠道。其他传送渠道包括数字卫星、 地面广播、有线广播以及互联网络。所有这些渠道作为向全球听众传递情感 和梦想的方式,直接与娱乐内容的潜力相关。Sony不仅将继续为那些世界级 的艺术家和作家提供创作的场所,让他们得以奉献成功之作;还将通过网络 积极传播这些成果。而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是为了一个唯一的目标——保存自 己的竞争力。 理想与事业 人的理想的高度和事业的高度成正比,二者是对称的。高尔基说:“一 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于社会就越有效果。”企 业家只有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作为自己企业的根本目 标,他的企业才能够做大做强。联想总裁柳传志说:“不管有多豪华的房子 ,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天下多少山珍海味,你也只有一张嘴。能够在有生之 年多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事情,乃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远大 的志向,使他无可选择地定下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那就是通过不懈努力, 把联想集团建成长久的、大规模的国际化高科技公司。 1988年,“联想人”召开公司大会,决定进军海外。“拿出我们最好的 设计,做出优异的机器,到世界各地去比比高低。这是中国科学院几代计算 机研究人员的共同心愿,也正是我们创办联想公司的最高理想。而对外开放 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给我们实现这个理想,带来了希望。”柳传志如是说。 “瞄准欧洲市场,创办外资型计算机产业,这是我们从创办香港联想公 司起,就为公司制订的海外战略目标。”柳传志为国际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和热情。1997年春节,在一个答谢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的音乐会上,柳传志 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产业,到底会怎么 样?没有怎么样,任人宰割。” 为缩短与国际电脑技术和市场间的信息差,柳传志果断地把尖兵打人世 界电子前沿和心脏的美国硅谷,设立开放实验室。“要有打到国际市场去的 志气,”周光召同志对联想寄予厚望,“中国的科学技术要想屹立于世界之 林,必须到国际竞争的海洋中经受考验。”“公司刚刚创办时,应该说是为 了活命。随着事业的发展,当我们看到计算所几代人做出的机器,拿到海外 和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一比高低的夙愿,就要在我们手上实现的时候;我们 这些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能作为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战略棋盘的一个过河卒子 的时候;我们院和计算所的同志都以勇敢的姿态站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我们 自然就产生一往无前的拼命精神。” 1993年下半年,各国计算机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因此受 到猛烈冲击。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柳传志又响亮地提出“向进口名牌微机 挑战,打响国产微机品牌”的口号。他说:“在中国科技改革的道路上,中 国科学院是给了我们使命的。联想要办成长期的、有规模的、高科技企业。 要做成像日本、韩国同行那样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凭借的只能是管理,即建 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联想要办成百年老店”,这才是柳传志心中最大的愿望。在战火纷飞 、激烈竞争的商战中,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经常告诫公司全体员工“ 要不为挫折而屈服,要不为小胜而轻狂。我们取得的成绩,不过是历史快车 经过的一个小站。要想振兴民族工业,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他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在确定了微机、代理销售、系统集成、板卡制 造四个主要的业务领域之后,柳传志又开始关注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两个 新兴的领域。他笑称“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不但如此,他还在积极 筹划公司更高层次的资产整合和组织结构的整合。 “到2015年,我们要向世界500强发起冲击。到那时候,联想就是一家 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了。”1996年,柳传志当选为“全国商界 十大风云人物”第一名。像往常一样,他十分平静地按受了这一荣誉。而此 前不久,他的母校西安军事工程学院聘请他为兼职教授,并请他参加65周年 院庆,当校方宣布他将在庆典上发言时,台下掌声雷动,柳传志稍感意外后 十分激动,荣誉感、使命感、深厚的民族感情一起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