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过湘西的河流

蹚过湘西的河流
作者: 吴军辉|责编:田小爽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蹚过湘西的河流
ISBN: 9787521219845

作者简介

吴军辉,1970年7月生,湘西州花垣县人,苗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入伍,历任花垣人武部政工科长、吉首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部办公室负责人,2011年4月任吉首市委常委、吉首市人武部政治委员。2016年转业,现任湘西州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出版《无悔的攀援》等作品30多万字。

内容简介

寻找瓦尔登湖 湘西在悉力打造“神秘湘西”核心品牌。湘西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与之贴近,刊名《神地》。湘西从来不缺文人墨客,《神地》是湘西文学大本营,许多作者像星辰冉冉升起,由此走出湘西,走出湖南。年少时懵懂,总感觉“神地”之名出格怪异。二十多年后方能品赏出其间之妙境。一个“神”字,高贵而神圣,既概括湘西地域神巫文化特性,又赋予文学神秘的秉性。神地还是一种向往的高程,期望作者们都能到达神奇的境界,在神秘之地起舞翩跹,忘我舒展。 随着时间推移,阅历增多,我对生活的这块土地产生深深的膜拜。行走在湘西大地,入眼便让人怦然心动。放眼阔望,赋予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入眼之处都够得上5A级景区品质。目前湘西正在全面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区,致力于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我想凭任湘西的禀赋,当以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载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由于工作关系,对湘西的地形地貌多有了解。加上对山川景物的特殊喜好,不少地方自己都慕名涉足。奇峰竞秀,万涓涌流,每一次到基层,都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到吉首工作后,便发现吉首境内峡谷纵横,或壮美雄奇,或玲珑秀逸。正是万千风情,处处锦绣。 任何一处地方能成为风景,都有其内涵所在。看懂风景的人,对景物常看常新。对于人生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景,状态突兀也并非风景的极致。除却凤凰古城已然蜚声中外,湘西极致的景观在哪里呢?我不止一次追问自己,并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每一次总有不同答案。那是因为每一次的心境并非一致,内心对于景致的吸纳和认同就不一样。或许是那样能全面代表湘西特色的全能型景观尚等待横空出世。 眼下,我就在寻觅湘西的瓦尔登湖。在我还没能通读《瓦尔登湖》的时候,瓦尔登湖就一直幽居在我心里。没能通读,那是因为这本书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没有品味过人生沧桑跌宕,没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很难读懂,或者根本读不下去。身陷凡世之中,往往尘埃飘扬,惯于随波逐流,对生活尚且自顾不暇,更妄言返璞归真,自是没能安身静心,读不通也是自然。就像波士顿郊外康科德小镇的瓦尔登湖,时而平静如镜,时而翻波摇浪,躲藏在二千八百余英亩橡树与松树为主所组成的森林襁褓之中。瓦尔登湖并不大,用一个小时便足够沿湖畔小径走上一圈。湖的美在于与四周景物的无缝契合,若神的指引般流落风尘,恰似收纳并照耀自然美景的一面明镜。瓦尔登湖是一个世纪以来避世隐居与超验主义的地标,成为人们向往简单生活的圣地。但除却亨利?戴维?梭罗,又有几人真正穿透过湖深邃的思绪? 湘西土地广袤,人烟稀少。加上武陵逶迤,山峦叠韵,河谷穿梭,许多地方实际上仍然是一片懵懂未开的处女地。就是一些散落的民居,也处于一种半原始的生活状态,极少对自然形态形成大的冲击破坏。毫无疑问,湘西是生存瓦尔登湖的地方。它的地理环境,它的人文背景,正是酝酿并蓄积瓦尔登湖的最佳所在。 按照形态来说,瓦尔登湖不管它的名字缘何而来,它都首先是一座湖泊。而基于湘西这片土地的质地,湖泊出现,必然就是一处绝世风景。何尝不是呢? 处在酉水下游的栖凤湖,当为湘西湖泊的一个典范。栖凤湖缘于凤滩大坝的修筑,在古丈、永顺、沅陵毗邻之地,河湖相融,形成一座二百三十八平方公里的湖泊。湖面岛屿点缀,岛上林木葱茏,岸线犹如匠工,曲折幽远,深入浅出。两岸山势巍峨,起伏有致,小溪、高望界、借母溪三大著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绕相连,连绵近千平方公里,为国内所罕见。珍禽野兽,奇花异木,人迹少至。三大保护地把栖凤湖优雅地圈在中心,犹如它们共有的心脏,而穿越其中的酉水便是吐纳生命之液的血脉。永顺境内的小溪自然保护区,是价值极高的动植物资源宝库,为世界罕见、中国独有、中南十三省唯一幸存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一条河,一座湖,三大自然保护区,外加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地,红石林、芙蓉镇数处世界地质公园片区,猛洞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多处国家级自然公园,天赋异禀,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座无与伦比的国家公园。栖凤湖的品质毫不亚于千岛湖,根植于深厚的人文风情,依附于神秘的武陵圣境,却少了喧嚣与浮躁。那份迷离宁静,自若淡定,莫不是参透人世,把臂入林,筑舍湖畔,遁形归隐的绝佳之所。 这是一个中年人关于人生旅途的感动与记忆,也是一个行走与归来的湘西人对故土的记叙和刻画。作者吴军辉是地地道道湘西人,从湘西出发,到南京,到军营,身上始终传承着湘西人的特性。不管是在湘西,还是在其他地方,他都以湘西的文脉之道,以独特的视角,从内心默默地守候与注目湘西物事,深深沉潜于其中。这些篇目,从创作技术上看似乎稍显稚嫩,但文中传递的蓬勃热情,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