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性格的力量
ISBN: 9787100106900
高隽,复旦大学公共发展与社会政策学院心理学系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与机构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2015—2017,注册号:X一12—007)。2005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理学学士,201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催眠学组理事;国际催眠协会(ISH)会员;美国心理学会(APA)会员。已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1篇,其中SSCI期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3篇,第二作者1篇,第三作者1篇,国内CSSCI收录期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2篇,第二作者7篇。已出版专业译著7本。主要研究兴趣为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认知评估及情绪调节机制,青少年的抑郁议题。
在我们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活着”已经演变为比谁 活得更长久的意思。“我比我的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活 得长!”“按照医生的说法,我应该早在三年前就死 了。”“保险公司在我身上算是赔了。我的养老金计划已 经透支,直接从社保金那里拿钱了,我拿的钱比我投进去 的要多得多。”毫无疑问,仁慈与怜悯伴随我度过生命的 每一天,因为我的生命已经超过了预期寿命的统计曲线。 我不仅击败了我的遗传基因、我儿时的同窗和保险精 算师,我还让死亡无法近身。生命是一场与所有其他人的 竞赛,是一场与死亡的角逐,因此,活得更久成了一种胜 利。在我每年生日的时候,圣保罗(St.Paul)的那段著名 的话便回响在我耳边:“胜利了,死亡已经被吞灭…… 噢,死亡,您的毒钩在哪里?” 我们对于衰老的体验是如此深深地嵌在我们还有多少 年可活的数字中,这些数字则是由寿命统计表所给出的, 这使得我们很难相信:多少个世纪以来,晚年并不是和等 死联系在一起,而是与活力和性格联系在一起。老者并不 只是被视为踉踉跄跄地走向死亡之门的人,而是被作为能 稳妥地保管习俗与传奇的人,当地社会准则的守护者,技 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在族群集会中能一言千钧的人。岁月 的长度所见证的性格的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死亡是和青 春联系在一起的:死胎和婴儿的夭折;战场上负伤、决 斗、掠夺、死刑与海盗进犯;各种与耕地、开矿、捕鱼以 及生育相关的灾祸;家族仇杀和因妒生恨;那些催人英年 早逝的传染病与瘟疫。墓地里散布着孩子们那低矮的坟 头。 将寿命和死亡率紧紧地绑在一起,通过这种联系让老 人的原型同死亡的观念结成唯有彼此的夫妻,直到19世 纪,这个观念才伴随着人口学的进步而攻占了我们的头 脑。在法国,实证主义哲学推崇用统计的方法对人口进行 研究,将死亡从非公开的和精神性的领域迁移至社会学、 政治学和医学的地盘。有关平均寿命的统计资料提供了死 亡率不断降低的证据,并被解读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整个 社会的进步可以通过不断延长的寿命年限来得以证明,而 寿命又可以通过新的医学方法(疫苗注射、巴氏杀菌法、 消毒)以及公共卫生项目(饮用水、垃圾处理、通风设施) 而得以延长。 当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①对自杀数据进行了分析,显示出在法国的每 一个地区都具有一个自杀率,且这个自杀率在数十年中几 乎不会变化时,人口学的手就伸得更长了。在任何一个给 定的地区,未来一年中自杀者的数量是可以预计的。当自 杀率被置于社会学的阶层、职业、遗传性、宗教、年龄等 概念之中时,自杀就成了一项社会学行为,而与自杀者的 心理则风马牛不相及。统计数据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力量, 每个地区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注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来了结 自己的生命。数据成了命运。 人均寿命曲线也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比方说,如果你 是一名少女,当你把自己置于寿命的函数曲线中的时候, 你的预期寿命可能至少会有70年。当你60岁的时候,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