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二军大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11.80
折扣购买: 关注心理亚健康--危机行为实例剖析
ISBN: 7810604945
徐声汉,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87年以来,历任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临床经验颇丰,受到广大病员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发表专业论文七十余篇、科普文章四百余篇,参与国内多部精神医学专著的编写。
怎样对付“多梦” 从睡眠周期的转换可知,受异相睡眠时间制约,梦的数量是相当衡定的 。对梦的回忆除了与觉醒时所处的睡眠时相有关外,也与个体的性格、情绪 状态、社会生活、文化背景等相关,因而有的人感到梦多,比如性格内向的 人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内部的感受,睡眠较浅易惊醒常能回忆起生动的梦 境;情绪抑郁、焦虑的人容易从梦中惊醒,因此自感多梦。 许多神经症患者,都把“多梦”作为病状来陈述。这一方面是他们易从 有梦睡眠中惊醒,又常常喜欢复习梦的内容,久之就会感到梦越来越多,甚 至认为通宵都在做梦,加之错误理解梦对健康的影响,导致心理紧张和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这样更易从梦中惊醒。神经衰弱患者抑制过程不足、睡眠较 浅,他们诉说一睡下去就做梦,其实并非真正进入梦乡。因为在睡眠的第一 期,即正相睡眠期,精神活动并不完全停止,可能还在思考日间的问题,如 果把这也误认为梦,就会有“多梦”的感觉了。从这个状态醒来,有人也说 正在做梦,其实是没有被完全抑制的白天思考的继续,并非做梦。治疗这类 人,在于调整其兴奋抑制,而不是针对做梦。所谓“梦话”,也发生在正相 睡眠期。 人们所说的“梦游症”是发生在无梦睡眠期,应改称“睡行症”。小儿 常见的“夜惊”和一些人的“梦话”,也发生在正相睡眠期,都与做梦无关 ,是一些特殊形式的睡眠障碍。 对自觉梦多、睡不解乏、白天精神疲倦的人,可以采取下面一些办法来 改变这种状况。对神经症易醒、早醒的人,可以适当用些对睡P26眠模式干 扰最少的苯二氮革类药物,如安定、氟安定,或具安神作用的中成药,加深 睡眠。镇静催眠药如导眠能、速可眠、水合氯醛等,能使异相睡眠期减少, 但长期服用,突然停用,可引起异相睡眠代偿性增加,发生噩梦频繁,故应 逐渐减量最后停药。上床前,不做易致兴奋的刺激性活动,睡前勿饱食,也 不要饮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紧张焦虑的人要配合放松训练、舒弛 心神;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睡眠的内外动因。 梦中遗尿、性梦遗精,一般属生理情况。频繁遗精(有梦或无梦而遗)或 经常遗尿则要考虑有关功能障碍,应请专科医生治疗。 反复呈现的噩梦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我国古代医书《灵枢·淫邪发梦篇 》就详细讨论了梦境与脏腑虚实的关系。近代国外医学家用对梦的分析来预 报人体某些疾病及发生的部位。据说疾病所致人体组织内生化的改变,可以 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疾病初起的微弱信息 ,在睡梦中却能反映出来。因此,重复出现的噩梦,往往是疾病的征兆。这 常是同一个情景反复出现的梦,称为“预兆梦”。如冠心病及心脏病患者, 往往梦到被追赶,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 负重远行,胸部受压,走进狭窄管道或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碰到这 类情况,应该适当注意,到医院做些相应的检查,但也不必为出现“噩梦” 过多担忧。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