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钟书国学精粹

弟子规/钟书国学精粹
作者: 洪镇涛|校注:尚舒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弟子规/钟书国学精粹
ISBN: 97875671018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文 父母喜爱的东西,应该尽心尽力去准备。父母厌 恶的东西,要小心地为他们排除。 精解 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好恶,做子女的要努力投其所 好,设法搜罗他们所喜好的,摒除他们所厌恶的,这 样就能使父母更加愉悦。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父母的有 生之年,子女奉养父母,孝敬父母,以回馈父母对子 女的恩德,不仅能使父母安享晚年,子女也会觉得心 中踏实并充满快乐。孟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乐,第一 乐便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所以,父母能够让 我们奉养,那是人生最大的福田。作为子女,我们应 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我们的所能来孝敬父母 ,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要等到失去时才醒悟,才 懂得珍惜,因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 不待”。当你想起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 不在,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古代的孝子们常常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春秋时 期郯国的国君郯子不仅治国有方,而且还是一个大孝 子。郯子的父母视力不好,他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 好处,就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扮成鹿的模样接近 母鹿来获取鹿乳,差点被猎人射伤。所以郯子确实做 到了“亲所好,力为具”。 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常常是孩子受到的关照多 ,而子女为父母着想的事情少,原因想想也就明白了 。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的本能情感通常是稳定的、 统一的,爱孩子几乎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所以生活中 孩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父母都尽力去操办。这种 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正常的舐犊之情是不能被抹杀 的。现代人对此缺少更深入的思考,只是依着自己的 性子去关心、体贴孩子,即使孩子没有相应的感恩之 心,对父母想不到付出,父母也多以一种维护、谅解 的心情去对待。如果站在为人父母的立场上,稍微用 理性遏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给子女提出一些回报自己 的要求,并将这种回报看作是美德和人品的体现,那 将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故事 蔡顺采桑葚 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出身贫苦,从小就没有 了父亲,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非常孝顺。当时 正值东汉末年,王莽篡权,社会秩序混乱,庄稼逢荒 减收,百姓生活困苦,加上当时“赤眉军”出没不定 ,像强盗一样四处搜刮粮食和财物,百姓愈加苦不堪 言。 蔡顺在经常食不果腹的境况下,总能想办法找到 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尽心奉养母亲。夏天,树上的 桑葚熟了,蔡顺就去采拾桑葚回来给母亲吃。每次去 的时候,他都会拎两个篮子。 一天,蔡顺在回家的路上与一伙儿“赤眉军”迎 面碰上。强盗们拦住了蔡J顿的去路,本想搜点财物 ,没想到除了篮子里的桑葚外,一无所获。强盗们气 愤不已,正要找蔡顺出气,突然一个强盗发现蔡顺拿 了两个篮子,他好奇地瞧了一会儿,然后紧锁眉头问 蔡顺:“你采的桑葚也不多,为什么要用两个篮子, 还将黑色和红色的分开来呢?” 蔡顺从容不迫地回答:因为母亲喜欢吃甜的,所 以就把采得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在一个篮子 里给母亲吃,母亲身体不好,吃它可以充饥又可以恢 复体力;红色的没有熟透,比较酸,放在另外一个篮 子里,是留给自己吃的。 蔡顺话语恳切,面对强盗不仅一点儿也不害怕, 反而神情充满着对母亲的孝敬,而且流露出的那种对 母亲的由衷的体贴,使在场的强盗们都感到很意外也 很感动。此时的蔡顺也感受到了这批强盗内心有了强 烈的触动,尤其在这颠沛流离的环境里,沦为强盗也 情非得已,任谁也会禁不住想起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 ,有的缓缓地低下头来,有的甚至悄悄地去抹眼泪, 于是强盗们决定放了蔡顺。 强盗们临走前,竟然还拿出了一些粮食和财物, 要给蔡顺拿回去孝敬母亲。蔡顺深知“志士不饮盗泉 之水”的道理,所以他委婉地谢绝了强盗们的好意。 强盗们见此更是汗颜不已,只好羞愧离去。 后来,蔡顺的母亲过世了。就在蔡顺最悲痛的时 候,邻家却起了大火,眼看着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 就要烧到安放母亲灵柩的房间了。此时,蔡顺根本没 有能力把灵枢抬出来,情急之下,他抱住了母亲的灵 柩号啕大哭起来,邻里乡亲也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火苗 竟然越过他家,窜到邻家去了。事后人们都说:这是 蔡顺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与祝融之神。 安葬完母亲后,母亲慈祥的音容,时时萦绕在眼 前,思母之情,常常使蔡J顿睹物伤情,泪水盈面。 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