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89
折扣购买: 总裁的第一份工作
ISBN: 9787300113418
邱恒明,《达观》杂志主编,资深财经图书评论员,曾任香港《财经文摘》人力资源栏目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投资》杂志流程总监。著有:《我为什么辞职》、《淘宝创业英雄》等畅销书。 湛庐文化签约作家。
求职与考研两不误 22岁的吉姆·罗杰斯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从耶鲁大学毕业了。继续学 业还是去工作,罗杰斯并不清楚,他也不确定如果走出校门会去做什么工 作。对于自己的将来他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有同样困境的是本杰明· 格雷厄姆,本科毕业期间,他获得了研究生的奖学金,但也有一些公司愿 意聘用他。 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继续深造还是工作的两难选择。吉姆。罗杰斯 和本杰明·格雷厄姆两位职场达人的不同选择,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未来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本科毕业时22岁,和我们大多数毕业生 一样,他并不知道走出校门后能做什么工作,不知道是继续学业还是去工 作。最后他做了两手准备:找工作的同时也申请保送读研。 大四的时候,一些公司开始来耶鲁大学举办校园招聘会,历史专业学 生吉姆·罗杰斯参加了几场校园招聘会,同时他没有忘记申请包括英国牛 津大学在内的几所学校。 一位在华尔街上班的校友告诉他,有一家多米尼克证券合伙人公司 (Dominick & Dominick)正准备到耶鲁举行校园招聘会,如果有兴趣可以试 试。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多米尼克证券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870年的老牌综合 性投资公司,是最早登录美国证券交易所的金融机构。罗杰斯从未想到去 华尔街上班,那时的他对金融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学英语时认ABC的初期启 蒙阶段的水平。 成为世界级投资大师的罗杰斯后来回忆到,这家合伙公司的面试官来 自纽约贫民区,对自己的简历非常感兴趣。两人聊了很久,面试官问得很 细:假期的打工经验,“国际钥匙俱乐部”(Key Club International)的 义工项目,甚至包括棒球、赛艇和橄榄球都谈到了,吉姆感觉面试官对他 印象不错。 两天后,那位面试官打电话说,自己被聘用了。也就在面试后,得知 被聘用前,罗杰斯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附加一份每年2000美元 的奖学金! 后来的故事我们已经知晓,罗杰斯选择了牛津大学。但是,他也没有 放弃这份工作带来的其他机会。罗杰斯决定继续深造之后,又成功说服公 司给予他实习机会,不愧是我们的职场榜样。 “我能在你们这儿找一份暑假工吗?”吉姆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问。 “小伙子,我们这儿不招短工,只要全职员工。可是为什么你要打零 工呢?很多人为了进我们公司都挤破了头?” 吉姆跟他道明真相。接着说“可是去读书前还有一段日子,不知道能 否在你们公司找到一份暑假工?” 后来他得到了暑假工的机会。 1964年夏天,罗杰斯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华尔街实习生生活,在这里 担任助理分析师。这是罗杰斯在华尔街开设的第一个股票账户,他把获得 的牛津奖学金和平时自己积攒的一点钱一起存入股票账户,以每股350美元 的价钱买了一点IBM股票,小试身手。 也就是在这家实习公司为数不多的交易中,罗杰斯确信,自己未来的 职业方向就在国际金融领域。他说:“交易的无穷魅力在于下单前后那一 刻的变化,无论盈亏都在这一分钟内发生改变,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不可 思议的事情了,而且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可以不断重复出现。” 牛津大学毕业后,罗杰斯又回到了实习的地方,也是日后成就他伟大 事业的地方——华尔街。 偶然间应聘成功,通过谈判得到暑假打工的机会,在打工中隐约感觉 到未来的职业方向,最后终有大成。后面章节的很多案例和罗杰斯求职案 例一样,还会不断地验证这样一个道理:职场达人的成功看似偶然,但你 我都能发现,他们的成功之源都是善于抓住每次机会。 有种工作叫“责任” 吉姆·罗杰斯为了追求更宽广的眼界,本科毕业后,放弃到手的工作 ,选择异国继续深造。本杰明·格雷厄姆却完全相反,因为那时的他已经 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最终放弃了深造的机会,而开始了职场的打拼。 格雷厄姆最终在证券分析上成名成家,这与他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当 时一点不被追捧的投资公司,而没有继续求学深造密切相关。 本杰明·格雷厄姆本科毕业期间,获得了研究生的奖学金,同时也有 一些公司愿意聘用他。与女朋友商量之后,格雷厄姆觉得赚钱是第一位的 ,搭建家庭是第一位的。从他的案例中,我们能够读出有种工作叫“责任 ”。 对于优等生的格雷厄姆来说,大学毕业是荣誉考验战。格雷厄姆在哥 伦比亚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首先是哲学系 系主任邀请我到教师俱乐部共进午餐,他建议我留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工作。紧接着,数学系的教授也向我发出同样的邀请,让人惊讶的是英语 系教授认为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系老师。” 格雷厄姆洋洋得意,又困惑不安,便向校长敞开心扉。校长强烈地倾 向于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送入商界,而不是将他们关在象牙塔里搞学术研 究,于是建议他暂缓做出决定。 后来,纽约股票交易所一名会员邀请格雷厄姆去做债券推销商。那是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门紧闭,这样 的时期几乎算不上是格雷厄姆事业起步的有利时机。他在华尔街得到并保 持一份工作,同时在一所夜校向外国人教英语,赚点钱作为补充。 这时,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收到一封正式通知信,我已获得学费奖 学金,并且必须在一周内回信表示接受。这是个好消息,但它使我陷入困 惑的境地。我应当像自己一直预期的那样去从事专门职业吗?我可以放弃 华尔街的职业,物质上没有什么牺牲,并且经济上也不会减少。但是权衡 下来,若去读书,将耽搁三年,我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开始创业,而且相应 地要花更多年才能考虑结婚。 我与女朋友讨论过这事,她用微妙的方式使我明白,再读三年书对我 对她都是很长的时间,而如果我坚持把现在的工作干下去,凭我出众的能 力,就会有所提升。 我写信给法学院,谢绝了这笔奖学金。 我也把决定告诉了校长,他写了封信给我表示同意,说随着证券交易 所的歇业,许多无法适应形势的人肯定会退出华尔街,这样就留给有能力 的人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们的安排是这样的:我先在内勤办公室待上几个星期,跑跑腿,帮 帮忙,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习业务。做了四个星期的跑腿员后,我来到 了债券部。 后来又意识到,我宁愿做一名“统计员”——也叫证券分析员,也不 愿意做债券推销商。 之后,在1920年初,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一家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 公司的初级合伙人。 再之后,他完成了投资圣经《证券分析》一书……后来,更多人知道 他,是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巴菲特成为了股神。 不管是吉姆·罗杰斯选择了读研,还是本杰明·格雷厄姆选择了工作 ,在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工作”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清醒:教育、工作 、再教育、再工作……是循环向上的过程,它不是本科毕业一时的抉择。 P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