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9.25
折扣购买: 祝酒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ISBN: 9787542932563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二十八宿的说法,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 之一。《晋书》中也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 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我国古星名,共17颗星,其中12颗属 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即狮子座的□、□和□三星。这三颗星,呈“1”形 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颗星。柳宿八颗星,即长蛇座“□、□ 、□、P、□、3、W、□”八星。如果是在晴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 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 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 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渺的星汉中观 察到这几颗并不怎么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种种记载,可谓是一种奇 迹。那么为何命名为“酒旗星”呢?这还得归功于我们的祖先丰富的想象 力。同时这也说明了在当时,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 综上所述,酒自“上天造”之说,显然没有科学根据,且被文学渲染 夸张。在此介绍。仅供鉴赏。 二、猿猴不仅“嗜酒”也能造酒 猿猴造酒之说,主要来源于猿猴“嗜酒”的喜好。在唐人李肇所撰《 国史补》一书中,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记载。猿猴,生性机敏,居住在深山 野林中,在蠼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但经过长期细致 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为此 ,人们在猿猴经常出没的地方,摆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 ,先是在酒缸前徘徊,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 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于是开怀畅饮起来,可谁知,竟然酩酊大醉,进而乖 乖地被人捉住。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人们和非洲的土著 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这也就埋下了猿猴与酒不 解之缘的因子。 猿猴不仅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典籍中也曾有记载。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 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人者或得偷饮 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清代文人李 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述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 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 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 ,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日猿酒。”通过这两段记载,我们 可推断出人们在广东和广西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都可说明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 似“酒”的东西发现。我们在先讲解猿猴造酒最合理的解释之前,先说说 酒的生成原理。酒是一种发酵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 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 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生长。含糖的水果 ,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 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猿猴造酒最合理的解释 便是,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 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这样的 结果,并未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体——“酒”,还有一种特别 的香味,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那么到底这是猿猴为适应 的本能性活动而为之还是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劳动呢?恐怕要解答这类 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仪狄作酒醪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 ”、“始作酒醪”的记载。是否属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 似乎是讲他们做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 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秫”,高粱的别称。杜康 做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 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粱酒创 始人。 另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 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在民间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方法,是仪狄将这些造酒 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 绝对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似乎有一 定道理。 那么.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古籍中的记载较为一致地认为他是夏 禹时代的人。那么他是从事什么职务的人呢?关于此,都没有确凿的史料 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 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 有以酒亡其国者’。”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 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 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确实很美好。可是夏禹并没有奖励造酒 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再信任和重用了,自己从此也不 再喝酒。还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一道非常 复杂又很繁琐的工序,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 发明造酒,似乎可能性不大。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 监督酿酒的官员,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酒方法,终酿出了酒醪, 还是有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 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加被人认可。 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关于杜康造酒的说法,有这样一句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 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杜康将未 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 魏武帝乐府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杜康造酒的说 法就广为流传了。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 》、《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 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细的记载。 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河底 多白色石头而得名。白水因有“四大贤人”的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 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二是死后被封为彭 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 东汉人蔡伦,也在此地留有坟墓;四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