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爸爸的歌

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爸爸的歌
作者: 吴启昇,谷米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爸爸的歌
ISBN: 9787556868254

作者简介

文字作者:吴启昇,现居住厦门,从事童书相关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喜欢乡村和创作,希望有一天能去世界乡村旅行与创作。《菜园子和小画家》入选《2013年中国幼儿文学精选》。作品发表于各类杂志。 图画作者:谷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从事广告及漫画插图、儿童游戏动画设计,现专职于儿童绘本创作。已出版绘本 “小不点儿莫里安”系列、《生蛋快乐》、《不要和糯米团捉迷藏》、《99颗红豆去旅行》等。其中《不要和糯米团捉迷藏》入选2021中国原创图画书排行榜前10;《99颗红豆去旅行》入选2022年11月中国好书榜单。现居成都。

内容简介

恰是孩子,教会父母欢欣爱悦 儿童文学作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常立/ 文 为人父母,难免自以为拥有更多人生经验,自以为比孩子懂得多。于是,以爱之名生出许多的碎碎念。其中不乏一些美妙智慧,另一些则不尽然。 《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的可爱之处就在这里。牛爸爸带着小牛看世界,和我们一样,它也在培育幼小心灵。然而,美妙智慧不一定总是美妙智慧,教育者有时候也可能被教育。或许是故事法则在起作用,父子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反转。 说起亲子关系的角色反转,我脑海里最近的一幕,发生在五岁的女儿和她妈妈之间。那天,在渚清沙白、风轻云淡的鹿女湖边玩耍,女儿看见她最好的朋友跟别人一起挖沙,又伤心又担忧地哭了。有人把铲子递给她,她扔了铲子继续哭。妈妈拉着她走开,教育道:“大家都欢迎你一起玩,你为什么还哭?总是哭,总是坏心情,会把小朋友吓跑的。好朋友也会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只好走开……” 妈妈说的或许是人之常情,但如此笃定,女儿自然哭得更加伤心。没想到,下一秒就发生了反转,好朋友跑过来对哭泣的女儿说:“我们一起玩吧。” 真正的朋友终会带给你安慰,哪怕他们只是很小很小的小小孩啊,真是令人惊奇!孩子和孩子的世界,一次又一次,让我瞪大了眼睛,更新着我的认知。 父母少一些斩钉截铁,孩子的世界就多一些海阔天空。 回到故事,我想知道——在故事里,认知的更新是怎样发生的?故事说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天空,不一定是蓝的。”这是牛爸爸在说话,还是父子俩一起在领略?“云朵,不一定是白的。花儿,不一定是红的。叶子,不一定是绿的……” 图画告诉我们,这些“不一定” 来自不断拓宽的经验和扩大了视野的常识。“草,不一定是矮的。” 图画还告诉我们,这里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体验。“树,不一定是高的。” 图画继续告诉我们,通力合作、发挥能动性能带来感知的变化。 从“轮子,不一定是快的” 开始,对自然的认知转向了对情绪的感知。我们跟随图画,体验重负在身的感觉,以及大风吹在身上的感觉。同时,我们也学习爱护的柔情,用微笑对抗恐惧,进而不知不觉完成人格的塑造,甚至领悟爱的永恒。 不管怎样,爱都在那里。所以,相爱的人不需要总在一起。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小牛冲下山崖摘花的行为呢?一个又一个向外探索的“不一定”,让小牛的世界不停延展,也让它感受到满满的爱与支持。 现在,小牛觉得自己已经能独当一面。然而,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在许许多多积极有趣的“不一定” 之后,牛爸爸拉住小牛,说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一定”—对小小孩来说,还有什么比妈妈生气更可怕?然而,幸运的是,因为有爱的支持,最大的害怕,也终将会被超越。 “妈妈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牛爸爸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牛妈妈爱生气?为了让小牛知道安全最重要?还是因为牛妈妈太爱小牛了?最后,为什么牛妈妈没生气?从牛爸爸的话到牛妈妈的反应之间,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一个美丽的花环。 冒险采到的野花被做成了花环。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可能是牛爸爸对小牛说:“妈妈很爱你,知道你做危险的事情,一定会生气。”也有可能是牛爸爸提议:“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让妈妈消消气。”还有可能是小牛自己的想法:“妈妈爱漂亮,我把花做成花环送给她,她一定很高兴。” 思考文字没有说出来的部分,让图画联结想象,把许许多多的“不一定” 变成许许多多的“有可能”,也很美妙。 凝视最后三幅画,体会舐犊情深,一路相伴,探索万物,共赏美景…… 在许许多多的“不一定” 之中,我再次生出毫无疑问的确定:恰是孩子,教会父母欢欣爱悦。因为,在这个充满不一定的世界上,和孩子一起成长,一定是最美好的事之一。 我的孤单,你的感受 吴启昇/ 文 孤单,是我从小到大的一种状态。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农人、牛、车辆来来往往。长大后回老家时,我会走上小时候放牛的小路,看看不再熟悉的山野;晚上九十点钟,一个人在夜幕下漫步,听着蛙鸣,看着星空。 离开乡村,我在不同城市间辗转。一个人沿着柳江、三江口、曹娥江、筼筜(yúndāng)湖慢慢行走,想很多事情,或者什么都不想。 我确实挺孤单的。不过,在独处时,我慢慢看见了花儿、鸟儿、树木、云朵、河流,也似乎听见了它们的声音。我几乎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不曾拥有它们,但我感到自己与它们有一种看不见的关联。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方,这个星球,这个宇宙。虽然,我们常常是一个人,或是一只鸟儿。 行走安抚我内心的波澜,让我获得一份平静,却不让我得到永久的安宁。我常常思考和怀疑。 我们看见的花儿、鸟儿、树木、云朵、河流,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却很不一样。哪怕是同一朵花儿,同一只鸟儿,同一棵树,同一条河流,我们也很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在幼儿园看到老师教导孩子,画画时要画半个火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开心的笑容。我知道,太阳、天空、草地、笑容,以及我们这个世界,不一定是这样子的。 我们,包括孩子和大人,应该得到足够的机会和自由去观察与探索,去感受和表达,不管这些情绪和想法是共通的,还是独一无二的。 我把这些文字跟画家谷米分享,她的情绪和想法与我有共通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她通过独一无二的方式去理解与表现,创造出新的惊喜。 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体会到我和谷米的想法和感受。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或许你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想法和感受。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孤单是我们共同的情绪语言。如果我们能通过与大自然、与身边的人、与自己有更多交流对话,用包 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或许能达成更多的理解和认同,情绪得以抚慰和释怀,对自己及这个世界也会有更多元的认识和爱。 礼 物 谷米 / 文 认识作家吴启昇四年了,喜欢他的文字风格,可一直没有真正的机会合作。 2020 年疫情之下,时间突然慢下来,我重新精读了小吴的众多作品,先后找到两个我喜欢的本子。 一开始,没想到要画他的诗歌。但看了几次下来,眼光总回到《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看似平常的字句,总能给我一些触动。 我试着画线稿。如果仅按字面意思去画,即使画得再美,也不特别吧…… 文中这些“不一定”的话,在我小时候,能听见多好;如果我那温和的父亲对我说过这些,多好。那么,以父亲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呈现,作为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又何尝不可?想到这里,便心生欣喜。 职业习惯让我进一步想,主角若画成人物,因为性别及身份等区别,会不会让人出戏?而用动物拟人会更可爱,便于理解,有所共情。想到自己属牛,也很喜欢牛,一直想画跟牛有关的绘本,再三斟酌,最终确定下来,用牛爸和小牛当主角完成它。 吴启昇的另一部诗歌作品,我也很喜欢。之前仍没想过要画,但再次体会后,发现它与《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的感情是共通的,正好互相对应,画成母亲与孩子的对话。恰好母亲也属牛,那么,这将是给自己,也是给母亲的礼物,随即又有种收获之惊喜。于是,《一只小牛不孤单》也诞生了。 同是孩子,我曾经选择远离,晃悠数年。在画中,我想象自己是这只小牛,以自己的亲历与母亲耳语般的歌谣,在心里遥相呼应。也许是内心的这种孤单,让我和作家吴启昇达成了共识。然而,辗转不同的经历,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了作品不同的内涵。 母亲理解并尊重孩子,给予自由并接纳孩子的个性成长。 希望《天空,不一定是蓝的:爸爸的歌》和《一只小牛不孤单:妈妈的歌》这两本书,成为所有父母给孩子们的礼物。 这是一本让我们重新理解父爱的书。父爱无言的背后,是无微不至的细心陪伴,教会孩子面对世界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