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变革的力量
ISBN: 9787521706710
约翰·P.科特(John P.Kotter)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领导变革之父”、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教席组织行为学教授、演讲家、多部畅销书作家。他与“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等管理大师并驾齐驱的知名管理专家。他经常为花旗集团、百事可乐、通用电气等公司提供演讲和咨询服务。2008年,他被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评为“对中国当代商业思想和实践有着广泛影响的六位哈佛思想领袖之一”。2001年他,被《商业周刊》评为“领导大师第一人”(Number 1 Leadership Guru)。其作品已被翻译成1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总销量超过200万册。代表作有《领导变革》《变革之心》《冰山在融化》《紧迫感》《总经理》等。 中信出版“领导变革之父”约翰·P. 科特系列珍藏版 《新规则》 《企业文化与绩效》 《变革的力量》 《领导力要素》
如今大家都认为管理能力主要是成年后在学校里或工作中习得的,而领导力则难学得多,而且对领导力的起源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基因和早年生活经历造就了领导者,有人认为是后期的生活经历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很少有问题能像“领导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这样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 我们几乎不可能肯定且准确地说出领导力的根源,然而评估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已有认知意义重大,因为任何提升企业组织领导力的尝试,都或多或少地基于一些遗传和童年经历塑造领导力的假设。这些假设越符合实际,那么提升领导力的举措将越成功。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我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一群来自各个行业的成功高管们,他们在9 家不同的公司担任与亚当森、格斯特纳和迈耶等人类似的职务1。超过两年的时间里,我长时间观察了每位高管在工作中的表现,与他们进行面对面谈话,对他们进行测试,采访他们的同事,也得到了相关的公司文件。 尽管这些高管们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差异甚大,本质上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工作表现卓越的人之间更加如此。具体来说,他们会安排好自己的日程,包括一系列联系松散的短期计划、中期战略和长期愿景。他们建立员工直接向他们汇报的工作架构,向员工传达计划和愿景,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拉拢可以提供帮助的各界人士,从而搭建起完成日程安排所需的资源网络。必要时他们会多措并举,如通过组织人员和活动或鼓励员工再创新高等方法积极对资源网络中的人员施加影响,从而保证计划顺利完成。总之,正如其他关于高管工作的深度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2,领导行为极其复杂,与传统的管理大相径庭。 借用本书的表述,这些高管的工作集管理、领导和其他方面于一体。其他方面主要指有利于他们进行管理、领导并获得晋升的事情。以上所有方面深度交融,例如,一个人不可能前15 分钟履行管理职责而后半个小时开展领导工作。相反,在一次5 分钟的谈话里,他可能会先试着了解活动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管理范畴下的控制过程),收集与逐渐成形的愿景相关的信息(领导范畴下的定向过程),答应帮某人一个忙(其他方面),并赞同实现某个目标的一系列步骤(管理范畴下的计划)。结果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工作既不像管理,也不是其他熟悉易辨的活动。管理者自身也觉得难以描述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这些行为虽然复杂,但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就没那么难理解。他们的工作要求之一就是要持续带来短期效益,满足各个重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为此他们需要进行管理。此外,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帮助所在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技术和市场,为此他们需要领导员工。但他们的工作本身不能自动赋予他们有效领导或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领导力,所以他们需要建立并维系个人权力的基础。完成这一切可能需要每周投入100 小时或更多时间,于是他们寻求更为高效的方式,学习在单一或相互关联的活动中同时履行多重职责。所以说,管理、领导和权力形成的各个方面深度交融、联系紧密。 分析他们能够很好完成这一切的原因后,不难发现其实背后有大量相关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个性使得他们可以从事领导工作3。例如,他们几乎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一系列兴趣爱好,在商场上交友甚广。这些个性特征帮助他们尽快搜集信息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有效传达愿景以达成联盟,并在激励员工过程中强调正确的主题。 在高管们的共同个性中,约有1/3 可追溯到遗传因素或早期生活经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常的智力,这在复杂环境中对领导过程的定向来说是极为有益的财富。其他共同点则明显与青春期之后的经历有关,典型的例子是良好的业绩记录,这有助于建立个人威信并迅速达成联盟。 这项研究很有趣。通过第3 章到第5 章描述的领导过程,以及对本书案例中提及的参与这些过程的领导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些相似之处。世界上诸如亚当森、格斯特纳和尼科洛西之类的领导者似乎具有15~20 个共同点,其中4 个大概是在早期生活中就已经大致产生或定型。 或许成年之前已经形成的最显著特征与内驱力、雄心和精力有关。那些扮演大领导角色a的领导者往往具有异常旺盛的精力。他们乐意身先士卒地完成重大任务,总是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这种内驱力往往源于较高的对自身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力求继续取得更大提升(日本人称之为“Kaizen”)。只要与吉姆·亚当森和简·卡尔森这类人待上一段时间,外人就能感受到他们永不停息的雄心壮志。即使表面看来不太明显,但熟悉他们的人总会谈及这种特质4。 渴望干出一番成就的旺盛内驱力对大领导角色来说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像卡尔森等人,工作时间长、问题多,需要付出多年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与领导相关的种种变革,这绝对令人精疲力竭。很难想象,如果领导者不具备强大的内驱力,如何能够长期做到长时间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精力也受成年后经历的影响。当人们读李·亚科卡的第一本书时5,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在克莱斯勒公司大获成功的部分驱动力源于被亨利·福特二世炒了鱿鱼后所受的刺激。然而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而言,内驱力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就已经形成。如卢·格斯特纳早在孩提和青年时期,但凡认识他的人都称赞他的决心和干劲。基因遗传可能也会发挥一些作用,但孩子与父母以及其他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也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个相关特征是某种形式的智商。目前关于智商的本质引发了很多争议,因而我们只能保守地判断,在重要职位上显示出卓越领导力的人虽然很少是天才,但他们的某种智商的确超乎常人。有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如迈耶和格斯特纳的超常才智能够很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的人则表现得较为含蓄,如玛丽·凯习惯隐藏她的锋芒。 智商在定向过程中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在这一过程中要接触大量不同信息,筛选出相关内容,这无疑是一项考验认知水平的复杂任务6。 智商的形成当然是童年受教育的结果,但从生物学角度看, 也受遗传因素和产前护理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10 岁时表现出中等偏下的智力水平,但到了40 岁智商超乎常人,这是不符合常识的(基于所有合理的测试方法,而不是基于一次智商测试或一系列学业成绩判定)。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心理或情绪健康。像鲍勃·克兰德尔和洛德·库克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除了偶尔产生的自恋、偏执或高度不安全感7。这使得他们在和世界联系,尤其是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了曲解和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健康可能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这种基础或者基础太薄弱,圆滑的社交能力就很难在后期形成。 心理健康在领导过程中的三个方面都很有用,因为这些方面都有人际交往的因素8。而且,在激励他人时更是尤为重要,因为需要准确解读他人的感受和价值观。心理健康在定向过程中必不可少,要求决策者不带任何曲解。纵观历史,许多伟大领袖都是因感情用事而遗恨千古。 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进行解释。精神病是由体内化学物质失衡导致的,因此可能和遗传有关。心理健康也受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大量著作论证了童年经历是如何让人形成持续终生的神经防御模式的。 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正直,至少有两个理由可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很多人特别擅长判断一个人是否重视他人并关心他人的幸福,他们只需观察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及其带来的后果即可。如果一个人的品性被人质疑,那么他将很难与他人达成联盟。因为别人不会相信这个人说的话,并且不愿服从他的领导。 正直品质还有助于确定良好的发展方向,对于有强大内驱力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野心勃勃、干劲十足但却缺乏正直品质的人, 会选择一条能带来发展、成就和荣光的道路,但他们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厄运,因为他们没有满足重要利益相关方的合理需求。强大内驱力有其阴暗面,缺少正直品质会将领导过程引向邪路。 正直的品质受一个人成年后的主要经历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但和其他三个品质一样,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早年的生活经历。一个人童年时接触的重要成年人(包括父母甚至小学老师)所秉持或流露的价值观,会对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归纳起来,这四个特征(智商、内驱力、心理健康和正直)以及其他相似的措辞表明了对重要职位领导的最低要求。其中一个特征更为突出并不意味着某个领导者具备更强的领导力,而是这四个特征都得达到一定程度的要求。比如智商是普通人2 倍或心理更健康的领导者不一定具有更强的领导力。但若4 个特征之一未达到最低要求,就会削弱领导力(见表8–1)。 还有一些更多的相关特征,但不是很多,确切地说应该是很少,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少得多,而且平淡无奇。表8–1 中列出的任何一项特征都平淡无奇。表中缺少的一项倒是多数人希望看到的,也更具神秘感:非凡的个人魅力。尽管一些担任大领导角色的人的确拥有很强的个人魅力,但多数人并没有。本书中提到的所有人中,也仅有一两个人具备这种魅力。 上述未提到的还有几种品质,我们经常会将其和遗传因素或童年经历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们大多是在成年时形成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冒险意识。毫无疑问,早期生活经历造就了我们看待风险的态度。然而职业经历和企业文化却会对人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比如一个成年人的每次冒险之举都会被雇主惩罚,谨小慎微却获得嘉奖,长此以往,这个人就会变得不愿意冒险。 尽管这些主要特质看起来平凡无奇,却很少有人能够四者兼备。世界上往往是高智商人群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内驱力不够, 而正直的人又智力平平,诸如此类。尽管很难估计,但很有可能50 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满足所有4 项标准9。如果真是这样,则证实了一个常识,即很少有成年人具有像卡尔森那样担任大领导的潜力。不过,这并不能证实“领导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培养的”这一理论,因为毕竟并不是所有领导工作都像卡尔森担任的领导角色那样。 ★ 管理重视计划和风险消除,领导重视愿景和制造惊喜 ★ 领导力的本质:确定方向,建立联盟,激励员工 ★ 变革时代新型领导者的形成:遗传因素与童年经历,职业经历,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