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6.40
折扣购买: 帝国突围(摇晃中的光绪二十四年)
ISBN: 9787547614228
洋务学堂的路子也走不通 事实上,在人们热烈谈论教育改革的时候,伴 随着洋务运动的勃兴,洋务学堂已经如雨后春笋般 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 同治元年(1862年),同文馆在北京创建,标 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迈出了第一步。执教同文馆 20多年、后来担任总教习的丁韪良认为,“有希望 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 文馆”,同文馆是新教育潮流“最初的源泉”。据 统计,到1896年,各地开办的洋务学堂多达34所, 培养的毕业生也有1000多名。像近代思想家严复、 民族英雄邓世昌、哲学家张君劢、戏曲理论家齐如 山和外交家张德彝、汪凤藻、陆徵祥等,都出自洋 务学堂。 当时,洋务学堂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主要 以传授“西文”的方言学堂即外国语院校,如京师 同文馆、广州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武昌自强学 堂、两江方言学堂等。晚清虽是“瘪三”,但“精 神胜利法”仍然在起作用,时时处处还以“天朝上 国”自居,而将西方视为“蛮夷之邦”,“蛮夷之 邦”的语言当然是“方言”了;第二类,就是以传 授“西艺”的实业学堂,如马尾船政学堂、北洋水 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旅顺口鱼雷学堂等。1895 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 ,禀奏朝廷请求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 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北 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由此成为中国近代第 一所工科大学。 洋务学堂是新生事物,被守旧派视为“旁门左 道”;所传授的科学技术,也被贬之为“奇技淫巧 ”。体仁阁大学士、理学大师徐桐振振有辞地说: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 不在技艺。……康乾之世非有机器也,然而廪溢库 充,民丰物阜。”1867年,北京地区春季大旱,瘟 疫流行;6月10日,又刮起沙尘暴,飞沙走石,遮天 避日。两个时辰内,大白天的紫禁城犹如黑夜。随 即,谏议大夫杨廷熙上疏道:“天象之变,必因时 政之失。京师中街谈巷议,皆以为同文馆之设,强 词夺理,师敌忘仇,御夷失策所致。” 洋务学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以马 尾船政学堂为例,除了食宿免费外,学生每人每月 可得白银四两(当时物价低,一般人家二两白银即 可解决每月的温饱问题),以便赡养家属。但是, 如此优厚的待遇,前来报名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 对此,李鸿章大为感慨:今入水师学堂者等于术艺 (即不是正经读书而是学习技艺)……中国士大夫 由来囿于积习,名门望族,未必肯让他们的子弟进 洋务学堂做学生。 就像一艘顶风破船,洋务学堂摇摇晃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