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全本典藏版)(精)/中国现代文学馆/亲近经典

乡土中国(全本典藏版)(精)/中国现代文学馆/亲近经典
作者: 费孝通|总主编:朱永新//聂震宁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乡土中国(全本典藏版)(精)/中国现代文学馆/亲近经典
ISBN: 9787559437792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燕京社会学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同盟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1981年接*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Huxley)奖章。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人的研究在中国》等,群言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全集》20卷,著作等身,在**外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 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 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 来*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 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 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 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 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 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 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 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 *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 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 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 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近 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 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适宜于放牧的*原上,依 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 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 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 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 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到土的束缚,现 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 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 量上占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 位*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 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 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 。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 ,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 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 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领略了“土”在我们这 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 牧的人可以逐水*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 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 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 ,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 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 言中有没有*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 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 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 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 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 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