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24
折扣购买: 如何进行党性锻炼 提升党性修养
ISBN: 9787516233214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研究,尤其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研究,以及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 蒋成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现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道德判断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与遵循。我国古代形成了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儒家倡导的“君子坦荡荡”的人格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科学判断是非优劣、美丑善恶,以强烈的责任感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尊严。 其中,感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 感恩即是灵魂的健康。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心里就会充满阳光,生活就会充满快乐,事业就会有所追求。 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心怀感恩。学会感恩,才会知足,才能保持宽广的胸襟,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情深,字字句句倾诉母爱之魅力。中国共产党人在家庭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情真意切,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对父母的深情,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 1959 年6 月25 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2 年的韶山。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就去祭拜父母。他把鲜花和松枝放在坟头上,恭恭敬敬地鞠了躬后,深情地轻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后来,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 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还得去看他们二位。”在旧居,他久久凝望着父母的照片,对随行人员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父亲得的伤寒病,我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是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毛泽东受母亲影响很大。毛泽东曾说:“我母亲有好的方面,这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她待人忠厚、和善、贤良,她勤劳节俭,做饭、拾柴、割草、缝补、洗衣服,什么活都得做。”他还说:“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常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现在我就时常对同志们讲。” 毛泽东自幼孝敬母亲。1918 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得了淋巴腺炎。8 月初,毛泽东匆匆回乡探望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很快又回到长沙做前往北京的准备工作。临行前,毛泽东给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不能在母亲跟前服侍尽孝的酸楚。他专门请人开了药方,可对药方是否奏效忐忑不安。 ………………………………………………… …………………………………………………… 1、学习落实“强党性”的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本书深入剖析“强党性”这一核心要求,指引广大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对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及党性锻炼的认识,助力读者进行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习到行动 本书以“党性锻炼、党性修养”为主题,从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学好党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学习党章和党规党纪,做好调查研究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党性修养为何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从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再到学习党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党性锻炼与提升方法。 3、生动的故事与鲜明的典型通俗好读 本书通过一系列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党性的光辉和偏离党性可能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如夏明翰的坚定信念、雷锋的无私奉献,还是刘力功的党性缺失,都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教材。这种生动的故事叙述和深入的案例分析使得党性的理念不再抽象,而是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