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经典专栏文集)(精)

枕边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经典专栏文集)(精)
作者: 编者:(美)帕梅拉·保罗|译者:濮丽雅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4.30
折扣购买: 枕边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经典专栏文集)(精)
ISBN: 9787540492762

作者简介

\"[美]帕梅拉·保罗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纽约时报》图书栏目负责人,《时代》杂志专栏作家,文章建于《经济学人》《今日心理学》《美丽佳人》等刊物。著有《婚姻与婚姻制度的未来》《色情消费启示录》《做父母》《我的读书生活》等。\"

内容简介

\" 帕梅拉·保罗:假设你正在筹办一场晚宴,可以邀请三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都可以。你会邀请谁? 杰弗里·尤金德尼斯:我会首先给莎士比亚打电话。“还有谁会参加?”莎士比亚问。我回答:“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婉拒道:“我那天晚上有约了。” 然后我会打给卡夫卡,他答应出席宴会,并要求“只要你不邀请托尔斯泰就行”。我告诉他:“我已经邀请托尔斯泰了。不过昆德拉也会来。你很喜欢昆德拉吧,你们可以用捷克语聊聊天。”“我讲德语。”卡夫卡纠正道。 托尔斯泰听说昆德拉也要来,便拒绝出席宴会了。(这两位从前因为某篇书评闹得不太愉快。) 最后我打电话给乔伊斯,他总是随叫随到。 到了餐厅后,卡夫卡想在后面找一个不起眼的位子,他怕被人认出来。醉醺醺的乔伊斯说:“就算我们中有人会被认出来,那也是我才对。”昆德拉靠过来,在我耳边轻声道:“我们要是也像他那样拄着手杖走来走去,也会被认出来的。” 这时,服务员来了。当他问到有无食物过敏时,卡夫卡递上了一张写着一长串忌口食物的纸条,然后起身去了洗手间。他一走,昆德拉就说:“卡夫卡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总没法结尾,拖得太长。”我们都忍不住笑了。乔伊斯又点了一瓶红酒,最后,他转过身,透过黑框眼镜的镜片盯着我,说道:“我正在读你的新书。”“真的吗?”我问。“没错。”乔伊斯回道。 J.K.罗琳:这个问题我很慎重地思考了好几个小时。我细数了每一位喜爱的作家,并用不同的理由将他们一一排除:比如,P.G.伍德豪斯性格内向,和他见面可能会非常尴尬。从他的文学作品看,他最感兴趣的是京巴犬和写作方法,考虑到我没有养京巴犬,我们的交谈会很可能变成一场关于笔记本电脑的探讨,而不是他的天才背后的秘密。 我最后将范围缩小到两位作家:柯莱特和狄更斯。如果柯莱特愿意畅所欲言,讲述她波澜壮阔的一生,那将会是一场世纪会面(朱蒂丝·舍曼为她写的传记《凡人的秘密》是我最欣赏的著作之一)。不过,狄更斯还是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关于他,我想知道什么?一切。 帕梅拉·保罗:请描述你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希拉里·曼特尔:在最理想的阅读日,我不会受到时间限制,无须处理累积的电子邮件,还会有精灵备好晚餐,放在飘浮的桌布上送到我面前。现实生活中,这些从未发生。我在火车上抽空读几小时书,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书,或者是依着日程安排,有目的性地阅读,手里拿着笔,皱着眉头,全神贯注。不过我再一想……理想的阅读体验需要借助时间旅行的力量。我会穿越回十四岁,拿着可以去公共图书馆成人借阅区域的橙色门票。一切尽在我的眼前,而当时的我不会知道小说作家们在写作中做出的卑劣妥协,也不会意识到许多非虚构类作品只是拾人牙慧,重复其他作家旧作中的内容而已。我会带着全新的眼光去阅读,去追逐写作的荣光。 帕梅拉·保罗:你读诗吗? 伊恩·麦克尤恩:我家里有满满几书架的诗集,但是,要从庸碌日常中跳脱出来,享受周围被忽视的沉静空间,专注地阅读诗歌,哪怕只三四分钟,其实已非易事。也许阅读最大的乐趣是达到的“忘我”的境界。要全身心地投入,几乎忘记自己的存在。我上一次有这种体验,是在伊丽莎白·毕肖普巴西乡村故居的客厅里。当时,我站在角落,远离交谈的人群,读着《窗下:黑金城》。窗外的街道曾是一条给驴子和农民通行的无名小径。毕肖普将过路人的只言片语写进她的诗歌里,其中就有那行美丽的诗句:“妈妈给我梳头时,有点疼。”如今,街还是那条街,却充斥着轰隆隆的车马声——连房子都震得摇晃。我读完那首诗,才发现主人和朋友们都已经离开了。该如何用言语精准地表达那种从诗歌中“返回现实”的感觉呢?那是一种更轻盈、更柔软、更宏大的感觉——随后慢慢褪去,但永远不会完全消散。 帕梅拉·保罗:你会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 沃尔特·莫里斯:阅读的要义在于重读,就像写作的要义在于重写。值得一读的好书无不经历了一稿又一稿的修改,才最终圆满成书,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读者初次读完一本书就好比是第一次约会,而不是后会无期的偶遇。如果约会对象无趣(不值得深交)那就没必要再见了,但若有发展前景,对方风趣幽默,前途无量,或者仅仅是彬彬有礼,你也可能还是想约第二次、第三次。也许初次约会让你觉得莫名不爽,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需要解决。也许有些情爱的暗示让你觉得可以继续幽会,甚至步入婚姻。 阅读的最大乐趣就在于重读。这让你更深刻地了解世界,认识角色,从中获益良多。 帕梅拉·保罗:大失所望、名不副实、平庸之作,哪一本书是你以为自己会喜欢,其实不然的?你还记得上一本没读完的书吗? 戴夫·巴里:我不喜欢《暮光之城》系列。我无法理解这本书的设定:一群如此富有、高雅、有教养、高智商且存活了千年的吸血鬼,他们几乎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却选择了……当高中生?我难以想象他们坐在教室里,听几何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什么是余弦。我敬重的吸血鬼可不该是这样。\" \"你在读什么?你计划读什么? 当你写作时,你在思考什么?当你阅读时,你在思考什么? 通过《枕边书》,65位知名作家与名人做出回答!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同名经典专栏 ※《纽约时报》读书栏目总编帕梅拉·保罗亲自主持 ※ 65场关于阅读与人生的对话,爱书人的精彩盛宴 ※ 创作者的自我剖析:童年启蒙、阅读偏好、偶像作家、写作习惯 ※ 文坛精彩八卦:作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与针锋相对 ※ 作家挚爱的“枕边书”,一次性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