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史话(精)/萧焜焘文丛

辩证法史话(精)/萧焜焘文丛
作者: 萧焜焘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辩证法史话(精)/萧焜焘文丛
ISBN: 9787100165891

作者简介

萧焜焘(1922-1999),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哲学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理事长,著有《自然哲学》《科学认识史论》等著作。

内容简介

雕刻匠与产婆的儿子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虽然他在雕刻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痛感时弊,力图克服诡辩之风,于是醉心于哲学与科学的研究,而且特别关心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他也曾向智者普罗泰哥拉斯学习辩论术,其目的倒不在于学得雄辩之术,以施展其政治抱负,而是为了坚持真理,以善辩的本领去遏制诡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苏格拉底要坚持什么样的“真理”,有其时代的阶级的特征,这一点我们可以暂置不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哲学与辩证法的目的在于真理的追求,而且必须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这一点,正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与无原则的诡辩家的不同之处。这位貌不出众,五短身材,大嘴厚唇,笨拙粗陋,不修边幅的人物,经常踯躅街头,与各式各样的人谈话、辩论,讨论各种人生问题。他不关心自然,曾经声称:“物理学是与我毫无缘分的。”不过他智慧过人,在智者辩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追求真理的方法,这就是最初的归纳论证与普遍定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称为“诘难法”。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一种以问答方式求得确切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并非他首创,只是芝诺方法的运用与发展罢了。苏格拉底总是装着自己对问题无知的样子,反诘别人,让别人自己来回答问题,使对方说出他自己始初不曾料想得到、甚至完全与自己原来想法相反的结论。这就好象在引出被诘问者所已经具有的知识,恰如一个产婆将婴儿从母体之中引导出来一样。正由于这个缘故,他就把自己比做一个产婆。苏格拉底真是在精神上继承母业了。 简明易懂地阐述哲学发展中辩证法自身的圆圈运动 西欧辩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本书通过对辩证法进行历史分析,以“否定—肯定—否定”为线索,阐述了辩证法自身发展的圆圈形运动,即“原始科学形态—唯心思辨形态—现代科学形态”,用代表人物表示就是“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用他们的代表著作来表示就是“《工具论》—《逻辑学》—《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