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美食

名人与美食
作者: 《作家文摘》报社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名人与美食
ISBN: 9787521212372

作者简介

编 者 《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宗旨,以“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阅读”为口号,立足文化品质定位,努力打造一份有灵气、有魂魄的报纸,是成熟精英人士首选文化读物。《作家文摘》旗下有报纸、合订本、图书、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品牌产品,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作家和文史作者资源,用历史的格局和文化的品位为当下赋能。 作 者 学者、作家、媒体人等。

内容简介

文学里的中秋宴 周密《武林旧事》:中秋宴席设水边 古代南宋宫廷的中秋宴,从周密《武林旧事》中可以看出一些道道来。 南宋淳熙九年的中秋,宴席摆在格调清雅的香远堂内。这香远堂可不简单,就筑在水边,里面的御榻、屏风、器具都是用水晶做成的,连香奁也是晶莹透剔,各种上乘香料躺在明澈的匣子里,满室幽香。 宴会少不了的还有乐曲。月亮初上,正是入席的时候,水池南岸已经有 50 个女童奏起了清乐,北岸还有教坊乐伎 200人相和。据说除了皇室,临安(今杭州)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得参加中秋宴。 坐定之后,太上皇赵构点歌,让贵妃用白玉笙独吹一首《霓裳中序》助兴,声音清贵出尘,在月夜十分婉转动听。皇帝和百官们,在音乐伴奏下,一边赏月,一边享用丰盛的美食,直到深夜才结束。 曹雪芹《红楼梦》:击鼓传桂花 因为贾母的一句“赏月在山上最好”,贾府的中秋家宴便被安排在了大观园的凸碧山庄上。长期在外出差的贾政回来了,儿子、孙子、重孙围坐在贾母身边,共叙天伦。不过位子可不是随便坐的,左右边坐谁,都有规矩。贾母居中,左边是贾赦家,右边是贾政家。坐定后,贾母命令折一枝桂花,一个媳妇在屏风后面击鼓,大家玩起了击鼓传花。 梁实秋《雅舍谈吃》:松枝烤羊肉 在近代,对许多北方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中秋宴就是家人朋友找个饭馆,围在一起吃烤羊肉。这在梁实秋先生的著名作品《雅舍谈吃》中也有体现。中秋时,烤羊肉上市市。要说北平的烤羊肉,正阳楼最有名,工料细致,肉切得很薄。切肉师傅还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绝技”: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 亲朋好友三五一群围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一边吃烤肉,一边喝酒赏月,十分开心。值得一提的是,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而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作料,有大葱、芫荽(香菜)、酱油就行。用烧饼夹着烤肉吃,也别有风味。 林语堂《京华烟云》:秋风起,蟹脚痒 中秋螃蟹正肥,家宴必不可少,吃蟹也是中国的老风俗。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姚府蟹宴庆中秋”的场景。 主客都落座之后,一个上面放满螃蟹的大绿盘子,被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便纷纷卷起袖子,准备开吃。林语堂说,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手。经过一阵忙乱,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有人爱吃蟹黄,有人爱吃蟹肉,有人不嫌费事爱慢慢吃螃蟹腿。有人把肉吃得很干净,也有人狼吞虎咽。莫愁就笑木兰吃螃蟹就像吃白菜豆腐那样乱吞,虽然夸张了点,但特生动。 老舍《四世同堂》:礼品的色彩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各色人等荣辱浮沉、胡同街巷世态灰暗。但适逢中秋,热闹的气氛与斑斓的色彩暂时遮盖了灰暗的时局,“色彩”正是体现在对人们给亲友送节礼的描述上。 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 八月节礼则是中秋节或提前几天,主礼是月饼,也有鸭子、鱼等。儿女离开时,父母也要回送一些礼物。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选自《作家文摘》第 2268 期 郭靖宇等文) 本书汇集了《作家文摘》“休闲”版近年来刊登的与名人有关的“爆款”美食、名人与吃食之间的精彩故事,以及一些奇特的美食历史等文章。饮食类图书本就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本书的选题角度独特,呈现的是美食与名人的相互成就,会成为读者精神饕餮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