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智慧

中国管理智慧
作者: 穆晓军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中国管理智慧
ISBN: 9787557016838

作者简介

\\"穆晓* **企业管理顾问和法律顾问,***研究生院MBA导师,联合国**劳工组织中国本土专家,“公益TTT”创始人,北京财经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导师,《清华管理评论》特约撰稿人。 曾任职于**机关、上市集团、知名报社,现长期从事管理培训、管理顾问和MBA教学,擅长企业高管能力培训和企业教练式顾问,研究领域包括企业战略、国学管理思想、投融资辅导、风险防范等,独创的“管理方法论系统矩阵”在企业实践中影响深远、卓有成效。 主要著作《财经简史》《规则致胜的企业智慧》《经理人**的法律思维》《**在于搞定小事》等。\\"

内容简介

\\\\\\\\"第二章 乾坤之志与否泰原理 “九二”是,乾卦的第二爻,表示事物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本章是研习《易经》的“见习阶段”。对于一个企业或职场中人来说,这相当于其“创业或者就业之后不断尝试和的高速成长”的阶段。管理的成功注定是管理者人格力量的成功,因为“任何人从外所赚都不会超过其内在所能”,而思维能力和思想深度当然是管理者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乾卦自强不息:企业与企业家的成长历程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乾卦六爻体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即企业生命周期原理。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一些专家*近五十年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把社会学中社会组织的演进理论,引入管理学的领域,把企业视为一个“有机体”,或者称之为“企业公民”,于是,企业的成长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 假如我们把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看做是一个个体企业的话,那么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和企业的成长历程之间,也有类似相通的规律可循。这并非是胡乱的类比,而是科学的分析。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非**组织也好,都是一个单独的社会主体,都要维持自我存在、参加社会交往,参加与环境的交换互动。而《易经》的大道相通和大道至简,就是从纷繁万象的各种社会主体的成长现象中,抽象、凝练、总结出来的一般性规律。 生命周期理论在乾卦中的体现,总体可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自强不息”一词*准确的出处。 自强不息是我们**熟悉的成语,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但自强不息在《易经》中的本意,却并不仅是我们从字面上所理解的“一直进取不停息”的意思,还包含着反思、警惕和谦逊的意思。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乾卦六爻分六个阶段阐述了企业和企业家成长历程的一般性规律,并就每个成长阶段的重要问题,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深刻提示。 乾卦的卦辞是这样说的:“乾,元亨利贞。”意思是说乾可以象征天,元是万物创始,亨是顺利成长,利是祥和有益,贞是正义坚固,这就是乾卦总的原则。 把乾卦六爻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把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分为初级阶段和**阶段,初级阶段是**、二、三爻,**阶段是第四、五、六爻,每个阶段都是“两步加上一反思”,总计是“六步走战略”。 1.潜龙勿用:勿用不是没用 **爻: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象征着事物演进的**个阶段。个人成长也好,企业发展也好,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属于“初九”,都应该是“潜龙勿用”。 潜龙是一条龙,而不是虫。对企业家而言,*初阶段的这条龙还潜伏在水里,没什么大作为,*不被公众所知,当然*没有被热炒。就像刚发表《企业的性质》的科斯(美国**经济学家,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个本科毕业才四五年的乳臭小子,居然也出版经济学著作,当时基本上是没人理会他,*没有传媒的追捧;或者像还在中学和同学们一起下中国围棋的盖茨,喜欢电脑,但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如果你是个职业经理人,刚进公司,即便你揣着“宇宙大学”的MBA证书,刚开始也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不是难听的话,而是客观的 现实。所有的爷爷都是从当孙子的时候走过来的,即便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也需要熟悉企业环境、熟悉行业环境、熟悉职务内容,*不能一开始就“咋咋呼呼”,否则整个企业的前景堪忧。 对企业而言,这是企业的**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种子期”或者“开办期”。创始人也许正在寻找合作者或者*拟股东协议,也许在做 市场调查以检验自己的创意,处于“万事开头难”的创业阶段。即便是海尔这样的**化大企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磨炼了许久。当初“潜龙勿用期”的海尔,张瑞敏还叮嘱员工不许在车间里大小便。总之,谁没年轻过呢? 种子期的企业需要很多积累,寻找资金或场地、发现客户、积累管理经验,等等,科技型的企业可能只有一张专利证书或者一份商业计划书,一切还都是“纸上谈兵”,总之,这是一个“潜龙勿用”的阶段。 勿用与没用 不过“潜龙勿用”**不是“潜龙没用”,这是不要和不能的区别。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这不敢也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没有能力。明明做不到,却安慰自己说不敢,这不是老子要表达的意思。 “潜龙勿用”时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或者种子企业,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储备,肯定会有发展。“现在是伟大的,因为它有未来”。此时之“勿用”是厚积薄发之意,是志存高远的表现。 此时需要审慎选择,再加上创始人自身阅历通常还欠火候,于是应该充分积累,脚踏实地地工作。所以,《易经》说:“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 “用”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不仅仅是简单的“用处”的意思,*贴切的理解,应该像**经济学上所说的效用。所以潜龙勿用的含义就是积累自己,等待机会,先不要着急出去发挥效用。 潜龙勿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样的积累其实既是实力的积累,也是信心的积累,面对外部世界的炒作不停,不虚荣,不着急,相信积累终究是有生命厚度的。 2.见龙在田:初创期的强人原理 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的积累之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阶段: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在田,“田”的本意是指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在田地上行云布雨。总之这是一个历练阶段,因为“田”肯定不是龙的理想,不是龙的战略,但“田”是龙获得锻炼与经验的好地方。 就管理者而言,在企业里,这时大约是部门经理或者班组长,这是由不同企业规模及产业特征的不同而决定的。但共性在于,这在企业管理层级中,是一个从初级管理者向中层管理者过渡的位置,除本人直接的工作内容之外,还要承担一些组织管理职能。 对企业而言,处于“见龙在田”阶段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初创期”企业。这时候的企业通常比较弱小,资源不多,客户有限,产品刚刚被市场接*,但还不稳定,销量也有限,总之,企业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不过,正因为“见龙在田”的企业比较弱小,其资产和业绩的基数都较小,所以,这时候的企业通常发展都很快,利润年递增50%不是什么奇迹。 “见龙在田”的企业,可能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就像一轮破晓的朝阳,每时每刻都在冉冉上升。 强人原理 这个时候,《易经》给了我们一个**经典的提示,就是“利见大人”。 这个“大人”可以做宽泛的理解,尊贵的人、高尚的人、能力强的人,都是大人。“大人”并非一定指官老爷,“小人”也并非一定是贬义词,很多时候是指普通人、黎民百姓。 总之,遇到支持你的人,帮助你的人,提携你的人,或者辅佐你的人,有“好大哥、好助手、好员工、好合作伙伴”这些“大人”,是这个阶段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关键。 乾卦九二所说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我们称之为“强人原理”,意思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或者对于任何一个初涉职场的经理人来说,一定要尽量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 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观察他,学习他,模仿他,甚至追随他,每个人生阶段都要如此。当然,这需要克服自卑,因为开放的心态是进步的前提。 管理学理论认为,人只*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遗传,二是环境。遗传我们无法选择,只好改变周围的环境。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身价”就等于我们周围“圈子”的加权平均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既是他自己,也是群体中的一员,区别仅在于他有资格在哪一个群体中与人交往。 所以,尽量和强人在一起,当你比这个“大人”还要强的时候,就再去寻找*强的人,并对前一个“大人”抱有感激之心。因为没有他,没有和他在一起时你获得的那些学识和阅历,后一个*强的“大人”可能根本不会理睬你。 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后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是由此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强人的强度”所决定的,这就是《易经》所体现出的“强人原理”。当一个上无片瓦的“北漂”成长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时,当一个弱不禁风的微小企业发展成资产规模上亿的大企业时,回首当初“见龙在田”之时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大哥大姐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正是这些人的栽培、提携、言传身教,才使得他们能够取得现下这一点点可以称之为成就的东西。 3.终*乾乾:成功就是少犯错 第三爻:九三,君子终*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君子终*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君子整天勤恳努力,即使在夜晚也保持着警惕,谨慎行事,就没有大的麻烦和危险。 经过第二阶段“见龙在田”的企业,会不会一直顺利发展下去?《易经》认为不会。在“见龙在田”阶段获得初步经验之后,管理者必须进行反思,企业才能进入**阶段。 九三,对于企业家、经理人和企业来讲,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此时的企业家,不需要成就感,而要进行反思和检讨!正如古希腊三杰之首苏格拉底所讲: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第三爻和第六爻分别是事物初级阶段和**阶段的*后一爻,都提醒人们要警惕,能力越强胆子越小,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能犯错的阶段。此时*深切的人生体会应当是:不思考不知自己知识少做事不知道自己能力小。 乾卦的六爻,前三爻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后三爻是事物发展的**阶段。第三爻即九三,正好是事物发展到了初级阶段的**,这个阶段处理好了,就进入九四,即六爻中所表示的**阶段,个人事业和企业发展都进入*高的层次。这个时候处理不好,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是以第三爻为人生至高点,企业也就到了七年之痒、曲终人散之际——据说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确实不到七年。 危者安其位 有一种理论叫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映射到社会问题上来,认为社会发展也遵循类似的规律。这种理论,对于人来说,有些偏颇。因为社会有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适者生存”。社会对于弱者,应当援助其生存,帮助其进步,而不是生硬刻板地将之淘汰掉。但此种理论的逻辑,对于企业而言,却是适用的。 《易经·系辞下》说:“危者,安其位者也。”意思是说面临危险的人,都是过去安于其职位的人。反过来说,每天战战兢兢活在危机中的企业,反而是发展*快*好的企业,这也是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意思。 处于九三阶段的企业,必须要反思自己、审视自己、检讨自己。这个时候既要终*乾乾,又要夕惕若厉,即努力工作,反思自己,时刻保持警醒,与时俱进,不犯错误,正如《易经·系辞下》所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可保也。” 九三,对企业家或经理人而言,不再是年少轻狂、信心膨胀的阶段了。此前的职业规划,此后的社会定位,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过于自爱,每天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欺骗自己的人,此生至此足矣。从九三阶段能不能顺利地进展到九四阶段,是所有中层管理者*尴尬和*值得焦虑的问题。我们相信,大约有九成以上的职场中层管理者,穷其一生,也没有渡过九三反思期,*别说进入九四的**阶段了。所以,这个阶段对所有的职场中层管理者来说,其实是*令人忐忑不安的,是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位置。 对九三阶段的企业来说,不是“订单就是一切”的生存挣扎期了,而是已经有了比较平稳的市场份额。经营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出管理水平的滞后性,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的管理。 在即将进入**阶段之前,企业必须重新学习,这也是一种“终*乾乾”。企业在其初级与**阶段,需要的管理知识差异甚大,比如,从经营一家夫妻小店到扩张创办十几家连锁分店,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内容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存挣扎告一段落的企业,必须扎实学习,为下阶段的成长做准备。其中*重要的问题是,企业家既往的切身管理经验,可能会蒙蔽他的双眼。 《易经·文言》中说:“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意思是说,保持警醒的、自我批评的态度,即便出现了危险我们都不怕。这句话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敌人的警惕才是我们*大的敌人,同理,我们的警惕则是进步的法宝。 让我们“终*乾乾,与时偕行”吧。 成功就是少犯错 无咎是《易经》的重要思想。 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你我皆凡人”而已。所以,《易经》对于无咎的定义就是“无咎者,善补过也”,敢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不再重复错误,就很好了。或者,至少像有些企业家那样,口头上不肯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死要面子,但内心还是知道警惕的,告诫自己要“补过”,这也算是无咎的另一种执行方式吧。 在“见龙在田”阶段,《易经》没有提到无咎,因为那个阶段可以犯错误,甚至错误犯得越早越好。如果错误出现在“见龙在田”期,则通过“九三终*乾乾”的阶段,很好地反省自己的过错,修正错误。孔子说得好:“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错误来得比较早,通常后果的严重性就会降低一些,来得及补正。反之,因为缺乏反思和预防错误的练习与准备,一帆风顺、强壮无比的企业,也许会因壮年期的某一个偶然错误而“脑溢血”死亡,这也是企业和企业家成长中的一个类似性规律。所以,我们批判自己,并非是要否定自己,而是要活得*健康。 在《易经》中,多次提到“无咎”这个概念。《系辞下》:“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谨慎对待事物,善始善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方式。对于很多事情,《易经》认为“无咎”就已经很好了,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管理与其说是比成就、比成功,不如说是比较谁犯的错误*小、*少。 仔细想想,我们平时做事情,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参加高考,或者是踢足球、下象棋,多数情况下,其实比拼的就是谁犯的错误*少。所以,在足球场上,灵动机巧的人适合做前锋,去捕捉机会,捕捉不到可以下次再来,而沉稳厚重的人踢后卫,因为这样的人较少犯错,如果在足球比赛中,后卫总是犯错,那么这支球队就别想成为强队。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回顾往昔的时候,其实都会庆幸自己在应该作出某种决策的时候作出了决策,而没有犯错误。用流行的话语表达,“无咎”就是在该做某事的时候做了,在不该做某事的时候没有做,即管理就是做对的事情,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对。 这种无咎思想,在孙武那里,被进一步演绎为“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兵法·形篇第四》),意思是胜利可以去筹划,但并不能**实现。这是因为,你做得再好,你*多只能是不败,至于能否胜利,还要看敌人如何举动,看敌人是否犯错误。 对人生而言,对企业发展而言,我们自己能够去努力把握的,只是我们能控制的那些条件,即孙子所说的“先为不可胜”,自己不犯错误,以待敌之可胜。同理,孙子**的格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常被误解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这已经偏离了孙子的原意,因为你知道的信息再多,也并不一定获得胜利。\\\\\\\\" \\"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易经》思想的精髓就是研究事物的变易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变化的智慧。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经典,《易经》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和其他从国学讲管理的书相比,《学易经通管理》*大的特点是可落地、可执行,充分结合中西管理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了中国企业管理工具、行为和方法的运用之妙。比如,从乾龙周期到企业、企业家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应把握的时机、规避的问题;从阴阳之道到中国人的管理方法,以及资产负债表等管理工具的运用;简易、变易、不易三大原则*是从哲学的高度,帮助管理者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运筹帷幄,提升管理格局。从而,让管理者形成虚实结合、中西融通的管理思维,也让普通读者从中领悟变与不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