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3.90
折扣购买: 在纸页间穿行(文学评论与编辑札记自选集)(精)
ISBN: 9787536090507
林宋瑜(珍茵) 籍贯广东汕头,现居广州。 长期在各大文学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部分入选不同类型文学选集或转载。已出版散文随笔集《伊人面壁》《女子修养学堂》、地理散文《脚步的痕迹——潮汕记忆》、长篇生态文化散文《蓝思想》、长篇小说《暗影地带》(获第2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理论专著《文学妇女:角色与声音》等。2014年起,以“珍茵”为名,在微信公众号“琴心会”撰写专栏文章。
流浪的情感——解析陈染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在当代中国文坛,文体探索与叙述语言的大胆犯规使 一批年轻气盛的“先锋派”作家获得纯文学范围内的青睐 。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力量似乎失去了若干年前的气势,她 们分解为不同路数的个体,孤独而不甘寂寞地努力着,挖 掘着自己的创作园地。有的标新立异,有的囿于个人情感 ,有的遵循传统规则。这其中有一个顽强而清晰的身影闪 动,她走她自己的路子,真挚而富有探险精神。这条路通 向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世界——人类的情爱世界。她以一个 知识女性的敏悟、善思及艺术天赋,通过小说艺术地展示 了爱的各种痛苦、热情、需要、暧昧不清等存在,以及存 在现象背后错综矛盾的、常态或病态的心理及情感内涵。 这位作家叫陈染。 一本《嘴唇里的阳光》摊在案头,窗外有雨潇潇,与 孤冷而沉郁的叙述话语相呼相应,这是很落寞的语境。我 读那既不逃避也不顾忌的内心独白,读到的是一双凝注内 在心灵的悲郁而不肯绝望的眼睛。 爱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获得永恒的意义,因为 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伴 随着爱的拥有与丧失的不断交替,人类在不断的挫折中成 长,心灵在不断的逃避孤寂中成熟起来。爱,有多方面的 情结,与生命本身的意义息息相关。在《嘴唇里的阳光》 中,令人强烈感受到的,是作家在这条路途中孤独而执着 的精神之旅,她在探索并展现这个驳杂世界的同时,镶嵌 了许许多多内心理想的碎片。 一、俄狄浦斯情结与美少年那喀索斯 母亲给我们最早的爱——和它的伙伴,恨——的启迪 。 ——朱迪丝·维尔斯特《必要的丧失》P63 母亲,一位在中年与老年年龄边缘的女人,一位离异 的单身知识女性。这是陈染小说中反复塑造的重要形象之 一。这个形象是富有意味的。我想说,不必用弗洛伊德学 说来阐释她,作者其实很懂俄狄浦斯情结,她将这种学说 艺术化,她通过写作与自我的内心冲突搏斗。 《与往事干杯》无疑是很具自叙性的作品。强烈的主 观介入,连贯的情节,流动其中的情感以及作者惯用的内 心独自无一不显示作者的心路历程。并且,“母亲”与“ 我”作为小说不可摆脱的形象,以后仍然扭曲、变形、分 分合合,若隐若现于她的小说世界中。 “她孤独寂寞,优雅淑静,她拥有良好的教育和修养 ,她会弹琴作画还会写书,她把知识传递给我,也把性别 传递给我。”这是已届中年的母亲,与“父亲”离异与“ 我”相依为命,同时还经历着她的同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 悲剧命运。几度沉浮,但半生岁月的沧桑并没有完全夺走 她的风姿。她勇敢地拒绝往事,拒绝衰老,以真情和激情 拥抱生活。“我”不仅仅延续着她的生命历程,也沉甸甸 地分担她复杂的精神与情感。这个形象交织着作者的爱与 恨,作者擅长心理分析的笔法并不能把她放置在精神分析 医生的位置上,她的思路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 处告别》中专章叙写“黛二小姐与母亲”,作者对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