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自传(精)

甘地自传(精)
作者: (印度)M.K.甘地|译者:吴晓静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20
折扣购买: 甘地自传(精)
ISBN: 9787222132429

作者简介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 - 1948) 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 领导印度独立运动 推进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合作 被全世界尊称为“圣雄甘地” 他的“非暴力”思想 对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第一章出生与冢世 甘地家族属于班尼亚①种姓,据说曾经是杂货商 人,但是自我祖父那一代以来,家族中出了好几任卡 提亚华德的行政长官。我的祖父尤他昌德·甘地,又 名尤他·甘地,想必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原本是 波尔班达的帝万②,后来因政治斗争被驱逐,到居那 加德居住。在那里,他用左手对当地的纳瓦布致敬。 有人注意到了这一明显的不敬之举,问其原因,他解 释说:“我的右手只效忠于波尔班达。” 祖父因丧偶而再娶。第一任太太生了四个儿子, 第二任太太生了两个。童年时期,我从未感受或察觉 到这几个儿子并非—母所出。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五 的名叫卡拉姆昌德·甘地,又名卡巴·甘地;排行第 六的名叫图尔西达斯.甘地。两人先后做了波尔班达 的行政长官。卡巴·甘地即是我的父亲。他曾是王府 法庭的成员。这一组织现在已经消失,但当年在调解 宗族首领和族人之间的纠纷方面曾有很大影响。他也 曾先后担任过拉吉克德和万卡那的行政长官,去世之 前还一直从拉吉克德领取退休金。 父亲先后有四位妻子,每一次都是因丧偶而再娶 。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是第一任和第二任太太所生。 最后一任太太普特丽白生了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我 是最小的儿子。 我父亲爱民如子,忠诚勇敢,慷慨大方,脾气却 不太好。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还结了第四次婚,在一 定程度上来说,还似乎有点沉溺于肉欲。家族内外事 务中,他都以公正廉洁、忠于本邦而著称。有一次, 一个助理政治监督官出言莽撞,冲撞了拉吉克德的贵 族,我父亲立即对此表示不满。监督官大为震怒,要 求我父亲道歉。父亲不肯,还被关了好几个小时,监 督官在看到父亲的固执之后,也只好把他放了。 我父亲对敛财从未有任何野心,所留给我们的财 产也不多。 父亲经验丰富,但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他的古 吉拉特语最多达到五年级的水平,对于历史地理也知 之甚少。但他实践经验丰富,不管问题多么错综复杂 ,他都能找到解决方法,同时管理几百人对他来说也 不是什么难事。他接受的宗教训练少之又少,但是和 很多印度教徒一样,他定期去寺庙祭拜,听人讲经, 也获得了一些宗教文化的浸染。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 ,在一位博学的婆罗门世交的推荐下,他开始阅读《 薄伽梵歌》,并在每天做礼拜时大声朗读其中的一些 片段。 母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圣洁。她拥有极深的 宗教情怀,吃饭前必定要祷告。她每天都要去一个名 为哈瓦里的毗湿奴神庙参拜。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未 错过任何一个“查土摩斯”。她总是许下最严苛的誓 言,并坚决执行。我记得曾经有一次,她在执行“昌 德罗衍那”的过程中病倒了,但是即使如此,她仍然 没有中断。连续禁食两到三次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在 “查土摩斯”期间,她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但是她 仍不满意。后来,在某个“查土摩斯”期间,她隔一 天才吃一顿。有一次,她甚至立下誓言:未见太阳, 绝不进食。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几个孩子总是站在那 里,仰望天空,等着告诉母亲太阳出来了。大家都知 道,在雨季之中,太阳总是不肯屈尊露面。我还记得 有几次,太阳忽然出现,我们立即跑去告诉她,但是 等她跑出来,想要亲眼确认一下的时候,变幻莫测的 太阳早就不见了,她也因此失去了吃饭的权利。“没 关系,”她总是开心地说,“是神灵不想让我今天吃 饭。”然后就回去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母亲有丰富的常识,对本邦的所有事务都非常熟 悉,那些宫廷里的贵族妇女也对她的才智有高度评价 。孩童时期,我总是伴随她左右,至今还记得她和王 公的寡母之间进行的许多生动而有趣的谈话。 这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1869年10月2日,我在 波尔班达(又名苏达马普里)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童 年。我记得自己后来开始上学,费了很大的劲才学会 乘法表。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和其他男孩一 起给老师们起各种各样的外号。这件事情也充分证明 ,我那时一定是一个不太聪明、记性也不大好的学生 。 第二章童年 在我大概七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波尔班达,去 拉吉克德的王府法庭任职。我在那里开始上小学。那 时的生活我至今记忆犹新,甚至记得教我的老师叫什 么之类的很多细节。在那里,我的学习成绩和在波尔 班达一样乏善可陈。一直以来,我只是一个资质平平 的学生。后来,我转到了一所郊区的学校。十二岁的 时候,我升到了中学。在这段短暂的时光中,不管是 对老师还是对同学,我从没说过一句谎话。我曾经非 常害羞,总是独来独往,只有书本和功课为伴。我每 天都是踩点到学校,一放学就立刻跑回家。我真的是 “跑”回家,因为我不敢和任何人说话,唯恐有人会 取笑我。 中学一年级考试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我认为值 得一提。当时,督学盖尔斯先生来学校视察,他给我 们出了五个单词来考察大家的拼写。我写错了其中的 一个词——“壶”,老师就用靴子尖儿踢我,想要提 醒我,但我没有领会到老师的用意。我一直以为老师 是在那里监督我们作弊的,所以万万没想到他是想提 醒我抄旁边同学石板上的正确答案。考试的结果是, 除了我以外,其他所有同学的拼写都完全正确。只有 我一个人“犯傻”了。老师后来还试图向我解释,我 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傻气”,但是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我永远也无法学会抄袭这门“手艺”。 但是,这件小事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老师的尊敬。 我总是本能地忽视长者的错误。甚至后来,我知道了 这位老师的其他很多缺点,却依然对他尊敬有加。我 早就学会了要执行长者的命令,而非审视他们的行为 。P3-6 《甘地自传》,所讲述的不是英雄的传奇人生,而是 一位慈祥长者,平实、坦诚、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自己一生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说:“我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部真正的自传,而只是想将我探索真理的众多故事讲述出来。” 翻译底本采用1940年马赫德夫·德赛的英译本,该译本曾获得甘地的亲自订正,被视为的版本。 本书对于印度文化专有术语等做了详尽注解,方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