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回家

莱西回家
作者: (美)埃里克·奈特|译者:胡婧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84
折扣购买: 莱西回家
ISBN: 9787229057657

作者简介

埃里克·奈特,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幼年丧父,母亲担任俄国皇室的家庭教师,自小与姑姑一起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奈特当过新闻记者,电影评论家以及电影编剧。1935年起,专职从事小说创作。1939年,奈特和妻子以及他们的牧羊犬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农场定居。那里的群山触动了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地区的回忆,《灵犬莱茜》由此诞生。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多少钱都不卖! 在格林奥桥村,人人都知道山姆·卡拉克劳夫家的莱西。她 真正算得上是全村最有名的狗——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几乎所有村民都认为,莱西是他们见过的最好 的狗。 这种赞扬确实很有力度,因为全世界只有在约克郡的格林奥 桥村,狗才真正享有王者的地位。在荒凉寒冷的英格兰北部地 区,大风冷雨掠过平坦的荒原,这里的狗因此长得格外健壮,有 一身厚厚的皮毛,体格也变得和当地人一样结实。 当地人爱狗,并且懂得怎样养狗。在这个英格兰最大的郡, 有数百个小矿村,走进其中任何一个村子,都能看到一条条狗紧 紧跟在着装朴素的工人身后,它们品种优良,一派高贵的风度, 足以让全世界各个地方有钱的狗迷们心生羡慕。 和约克郡的其他村庄一样,在格林奥桥村,村民熟知狗,了 解狗,喜爱狗,尾随人们身后的有很多都是无可挑剔的狗。但村 民一致认为,即使村里有狗比得过山姆·卡拉克劳夫的三色柯利 犬,那也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距他们这一代人出生还早着哩。 莱西在当地如此出名的第二个原因,就像村妇们说的那样, 因为“她比钟表还准”。 这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莱西才一岁多,聪明机灵却又冒冒 失失。一天,山姆·卡拉克劳夫的儿子乔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 说:“妈妈!我今天从学校出来,您猜谁坐在那儿等我?是莱 西!您说她怎么知道我在那里?” “她一定是顺着你的气味找到你的,乔。我觉得不可能有别 的原因。” 不管答案是什么,第二天,第三天,莱西又到学校门口等 乔。几周、几个月、几年过去了,仍旧如此。村妇在小屋里透过 窗户,大街上的店员站在店门口,都能看到这条黑、白、深黄三 色相间的狗带着骄傲的神情悠悠地跑过,此时他们会说:“现在 肯定是三点五十五分一莱西过来了!”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莱西总要去学校等男孩,一会儿,从操 场跑来几十个男孩,但莱西唯一在乎的就是乔。每次男孩和莱西 都开心地互相打招呼,之后便一起回家,四年来从未间断。 莱西已融人村子里的日常生活,备受村民喜爱,几乎人人都 认识她。她让全村人感到自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代表了村 民说不清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关系到他们的自尊心,而他们的 自尊心又和金钱有关。这是莱西闻名格林奥乔村的第三个原因。 一般来说,一条出类拔萃的狗被养大之后,总有一天不再是 一条狗,而变成一种四条腿能换钱的东西。当然它还是一条狗, 但同时也许会被有钱人得知,被眼力好的商贩或养狗人看见,然 后被他们买下,于是便具有了另外一种属性。虽然有钱人也许会 和穷人一样真心爱狗,在这点上他们之间没有差别,但他们对钱 的看法不同。穷人会坐下来寻思,冬天会烧多少煤,需要多少双 鞋,孩子们需要吃多少东西才能长得结实——然后回家说:“我 不得不这么做,所以不要烦我了!我们以后再养一条狗,你会一 样喜欢它的。” 就这样,格林奥桥村有很多人家的狗都被卖了出去,可莱西 没有! 全村人都知道甚至连卢道林公爵都未能把莱西从山姆·卡拉 克劳夫手中买走——就是住在离村子一英里之外大庄园里、自家 犬舍养的全是良种狗的那位卢道林公爵。 三年里,公爵一直想方设法购买莱西,可山姆立场坚定,总 说:“大人,你别再提价了,没有用的。因为——嗯,多少钱都 不卖。” 村里人对这事十分清楚,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莱西对他们非同 寻常的原因——因为她代表了某种尊严,而这种尊严是用金钱买 不走的。 然而,狗隶属于人,而人又受命运的摆布。在一生中,人有 时在命运的逼迫下不得不低头,放下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家 人吃上饭。 第二章 别的狗我不要! 狗不见了!乔·卡拉克劳夫就知道这么多。那天他和同学一 起从教室出来,跑过操场,那高兴劲儿和全世界所有放学的学生 一样。出于几百天养成的习惯,他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 莱西每天等他的地方,可莱西不见了! 身体结实、长相可爱的乔·卡拉克劳夫站在那里,努力想弄 明白狗没来的原因。在他的棕色眼睛上方,宽宽的额头皱了起 来。刚开始,他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他朝街上来回张望。或许莱西迟到了!但男孩知道这不可 能,因为动物不像人类。人有钟表,可他们总是发现自己“迟到 了五分钟”。动物不需要借助机械装置就能知道时间。它们体内 有某种东西,比钟表还准确,那就是“时间感”,从不失灵。动 物靠它能够一丝不苟、十分准确地遵循生命中固有的活动规律。 乔明白这个道理。他以前经常和父亲探讨,问他莱西是怎么 知道什么时间该去学校门口的。莱西不可能迟到。 乔站在初夏的阳光下,正这样想着,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 头——或许她被车轧了! 这个想法给他带来一阵恐惧,但随即被他排除了。莱西训练 有素,不会在街上瞎跑。她向来都是轻盈而稳重地走在村子里的 人行道上。再说了,各类车辆在格林奥桥村都很少见。汽车主干 道在一英里之外的河边,延山谷而行。仅有一条小路通到村子 里,到那片平坦的荒原时已分成了几条羊肠小道。 或许有人把莱西偷走了! 而这也不太可能。莱西不会让陌生人碰自己一下,除非家里 人要她这么做,而且她大名鼎鼎,在村子周边数英里的范围内家 喻户晓,所以没有人敢偷她。 可她去哪里了呢? 乔想到解决难题的办法了,那就是像全世界千千万万男孩一 样,跑回家问母亲。 一路上,男孩以最快的速度向家奔去。他跑过大街上的商 铺,穿过村子跳上一条上坡的小道,冲进院门,飞过花园小 径,跨进小屋,喊道:“妈妈?妈妈——莱西出事了!她没来 学校接我!” 说完,乔就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因为家里谁都没有惊 讶地问他怎么了,也似乎毫不担心家中名贵的狗会遇上什么可 怕的事。 乔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背靠房门站定,等着父母答复。母亲 刚才正在准备茶点,此刻停下手中的活,眼睛向下瞅着饭桌。她 愣了片刻,随后看了看丈夫。 乔的父亲坐在壁炉前的小板凳上,转过头看了儿子一眼,然 后又慢慢地转了回去,目不转睛地盯着炉火,一言不发。 “妈妈,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乔突然大喊起来。 卡拉克劳夫太太慢慢地将一个盘子放在桌上,然后说道: “嗯,应该告诉他。”她好像在对着空气说话。 她的丈夫一动不动。她扭过头对儿子说:“乔,真不如一开 始就告诉你,莱西不会去学校等你了,伤心也没用。” “为什么?她怎么了?” 卡拉克劳夫太太走到火炉前,把水壶放在上面,背对着他 说:“因为我们把她卖了,这就是原因。” “卖了!”男孩嗓门尖着重复说,“卖了!你们为什么卖掉 她——莱西——你们为什么卖掉她?” 母亲生气地转过身。 “听着,我们把她卖了,她走了,和这个家没有关系了,所 以不要再问。问了,事情也不会改变的。她走了,就是这样—— 不要再说了。” “可是妈妈……” 男孩叫起来,声音尖锐而困惑。母亲打断了他。 “不要闹了!过来吃茶点吧!过来,坐下!” 男孩乖乖地从门口走到桌前。母亲转向壁炉边的父亲,对 他说:“山姆,快过来吃。可是天晓得,茶点就吃这些破东 西……” 见丈夫突然生气地站起来,妻子不作声了。然后丈夫一言不 发大步迈向房门,从钩子上拿起帽子,砰的一声摔门走了出去。 屋里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响起女人的嗓音,话里带着责备。 “看看你都做了什么!惹得你父亲这么生气。我想你现在可 高兴了吧。” 她坐到椅子上,凝视着桌子,神情疲惫。接下来,小屋陷入 久久的沉寂。乔觉得母亲在这件事上训斥他很不公平,但他也明 白母亲是想借此来掩盖痛苦。训斥成为掩盖痛苦的办法,这是 当地人一贯的做法。他们性格粗旷、倔强,习惯了艰难困苦的 生活。要是有什么事触动了他们的情感,他们就会掩饰起来。女 人通过责备和唠叨来隐藏痛苦。她们这么做没有丝毫恶意,完了 便…… “好了,乔,快吃吧!”母亲的声音变得温柔而有耐心。 男孩看着他的盘子,一动不动。 “快点,乔,吃你的黄油面包。看哪——又好吃又新鲜的面 包,是我今天现烤的。难道不想吃吗?” 男孩把头垂得更低了。 “我一点都不想吃。”他轻声说。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