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非洲人莱昂的旅程
ISBN: 9787513915137
阿敏·马卢夫 Amin Maalouf 黎巴嫩裔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49年2月25*生于黎巴嫩贝鲁特,1976年移居法国。他曾周游世界六十余国,亲历了越南战争、伊朗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被**为阿拉伯及中东世界专家。 这样一位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他本人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少年时代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会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亲眼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之后,为了摆脱政治动乱与同胞相残的苦痛,他选择移居法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阿敏·马卢夫对阿拉伯人深怀手足之情,对基督教又没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他的书多年来无论是在穆斯林世界,还是在西方读者群中,都经久不衰,新版本不断出现,并且被翻译成二十七种语言。他被誉为**文坛中代表阿拉伯文化的主流声音。
诵经大会之年 伊斯兰历907年 (公元1501年7月17*-1502年7月6*) 玛利亚姆的未婚夫年龄有她四倍大,体形有她两个大,拥有来路不正的巨额财富,脸上挂着看透人生不过是场无休止的骗局的微笑。在菲斯,人们叫他扎鲁阿尔人,很多人看他的眼光都充满了嫉妒,因为这个曾经的羊倌建了城里*壮观的宫殿,当然仅次于苏丹的王宫,这是一个想保住自己脑袋的人*起码的觉悟。 没有人知道扎鲁阿尔人的财富是如何积攒起来的。据说在他这一生的前四十年,他曾经带着羊群走遍了里夫和贝尼-扎鲁阿尔地区的山山水水,那里距海岸大概不到五十公里。很久之后,我有机会到访这一地区,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一个山谷的*底部,地面上裂开了一条缝,据说是一个大洞;洞里不断地冒出热气;在大洞的周围,渐渐地形成了一圈深褐色的水塘,水塘里的液体粘糊糊的,气味很强烈。很多外地人专程来观看这一奇景,他们朝水塘里扔树枝和木块,结果木头一碰到水塘里的液体,就会立刻被烧成灰烬。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就是地狱之口。 据说离这个吓人的地方不远,有一些秘密的洞穴,里面埋藏着罗马人撤离非洲时,没来得及带走的财富。牧羊人是不是在放牧的时候,碰巧发现了其中的一处藏宝之地?在菲斯,早在扎鲁阿尔人和我的生活还没有交集的时候,我就听很多人这样说起过。不管怎样,在得到这笔财富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迅速地挥霍掉,而是在头脑中慢慢地形成了一个计谋。在卖掉一小部分宝物后,有**他精心打扮,出现在了菲斯苏丹的公开召见会上。 “你每年能从贝尼-扎鲁阿尔征收多少第纳尔的黄金?”他问他的君主。 “三千。”苏丹回答道。 “如果你把这个地区租给我,我每年给你六千黄金,并且预先支付。” 如此,我们的扎鲁阿尔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并且还有一队士兵帮助他收税,帮助他搜刮老百姓仅有的那一点财产,或是通过威胁,或是通过虐待。年底的时候,他回到了统治者身边: “我之前算错了。我收上来的并不是六千第纳尔,而是一万两千第纳尔。” 菲斯苏丹对此深感震惊,于是他把整个里夫地区都租赁给了扎鲁阿尔人,并为他配备了一百弓弩手,三百骑兵和四百步兵的庞大队伍来帮助他勒索百姓。 连续五年的时间,这个地区收上来的税都比往年*加可观,但是里夫的人民已经一贫如洗了;很多人离开了这里,到王国的其他省份定居;一些沿海的城市甚至想投入卡斯蒂利亚人的怀抱。扎鲁阿尔人也感到事态严重,于是离开里夫,带着掠夺的钱财来到了菲斯。由于已经得到了君主的充分信任,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宫殿,并开始从事各种生意。他是贪婪的人,残忍的人,但是十分有能力,头脑中总是能冒出一些精明的想法。 父亲是在一位有钱的安达卢西亚移民的引荐下认识扎鲁阿尔人,并向他介绍养蚕计划的。扎鲁阿尔人对这一计划十分感兴趣,问了各种关于蚕、茧、抽丝、纺丝等一系列问题,并让他的顾问们记下每一个细节。他还表示,能够跟穆罕默德这样能干的人合作是十分愉快的事。 “这是智慧和财富的联合。”他笑着说。 父亲回答道,所有菲斯人都了解扎鲁阿尔人的聪明才智,而扎鲁阿尔人反驳说: “你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知道古时候苏丹的母亲在孩子出生时是怎么说的么?‘我不希望你聪明*顶,因为拥有智慧就要为强者服务;我只希望你足够幸运,让那些聪明的人都来为你服务。’这可能也是我出生时,我母亲希望看到的。”扎鲁阿尔人一边这样总结,一边笑得露出了满口大牙。 这次的会面让父亲倍*鼓舞,尽管他的谈话对象*后要求考虑一段时间,并且希望苏丹本人也了解这一计划,支持这一计划。另外,还需要征询一些织工和探险家的建议。然而,为了表示他对这一计划的极大兴趣,他预支给了穆罕默德四百金币,并希望两家的关系能够*进一步。 几个月之后,我记得是在那年伊斯兰历八月的时候,扎鲁阿尔人差人来找我父亲。见面后,扎鲁阿尔人告诉父亲,他的计划已经被接*了,马上就要开始准备工作,需要找一些田地来种桑树,雇一些技术工人,并着手建造**批养蚕场。国王本人对这一计划也倍感兴奋,他希望将来的产品能够占领欧洲和穆斯林**的市场,让批发商们不用再远道跑去中国进口这种珍贵的货物。 父亲高兴得直跺脚。这样他的梦想很有可能会实现,甚至事情的进展还超出他的预期一大截。他已经在憧憬有钱后的生活了,到时候可以拥有一座装饰着挂毯和马约里卡陶器的宫殿,坐在铺着丝绸的大沙发上;他会成为菲斯*大的贵族,格拉纳达人的骄傲,苏丹的熟识,兴建学校和清真寺的大慈善家…… “为了确定我们的合作关系,有什么能比血缘关系*紧密呢?你有没有女儿要出嫁的?”扎鲁阿尔人接着说道。 穆罕默德当即就向他的出资人许诺,会把玛利亚姆嫁给他。 几天之后,我偶然知道了这次谈话的内容,而这将极大改变我的生活。萨拉-巴里奥雷去拜访了扎鲁阿尔人的妻妾,向她们推销香水和一些便宜的小饰品,就像她在格拉纳达做生意时那样。那些女人一直在谈论她们主人眼下的婚事,打趣他经久不衰的活力,并探讨这一婚事会对当前的局面造成怎样的影响。扎鲁阿尔人已经有四个妻子了,这也是伊斯兰教法允许的*大数量;因此他必须要休掉一个妻子才行,不过他已经习惯这样做了,他的***也是。被休的女人将在附近得到一座房子,有的甚至还住在他的宫殿范围内。人们议论说,有几个女人在和扎鲁阿尔人分开后还怀了孕,而扎鲁阿尔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和气愤。 萨拉当天下午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我家,向母亲说起了这些传言。我当时刚从学校回来,嘴里正嚼着几颗椰枣,从远处断断续续听到她们的谈话声。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名字,于是我走到她们近前: “她们甚至还有时间给玛利亚姆起了个外号:蚕。” 我让巴里奥雷把那句话逐字重复了一遍,随后忧虑地问她: “你觉得我姐姐在这个男人家会幸福么?” “幸福?那些女人们不过是极力避免成为*不幸的那个而已。” 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太过笼统,太过含糊了。 “跟我说说这个扎鲁阿尔人!” 这是一个男人的命令。她的表情由苦笑变成嘲笑,但还是回答道: “他可没有什么好名声。狡猾,做事毫无顾忌。**有钱……” “人们都说他把里夫洗劫一空了。” “所有王子都会掠夺各地的财富,但是没有人会因此拒*把女儿或者姐妹嫁给他。” “那他对女人们怎么样?” 她从头到脚把我打量了一遍,眼光重重地停在我嘴上刚长出的绒毛上。 “关于女人你都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该知道的。” 她突然笑出了声;我坚定的眼神让她停了下来。她转向母亲,似乎是在询问,是否应该和我继续这个话题。母亲示意她可以继续,她叹了口气,随后把手重重地放在我的肩膀上: “扎鲁阿尔人的女人们都被圈养在各自的闺房里;年轻的或年老的,自由人或奴隶,白人或黑人,她们应该不少于一百个,每天都在不停地勾心斗角,只是为了能和主人过**,为了她们的儿子得到*多*爱,为了房间里的一块地毯、一件珠宝、一瓶香水、一瓶药。想要得到丈夫的爱,那她是得不到的;想要冒险有点**,一定会被勒死;想要衣食无忧地生活,不用劳动,不用做饭,不用为丈夫端茶倒水,那她可以得到幸福。你姐姐属于哪类人?” 我勃然大怒: “把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当作筹码,换取生意的合作,你难道不觉得这很令人愤慨么?” “在我这个年纪,只有幼稚还能偶尔让我反感。” 我愤怒地转向母亲: “你难道也认为,这个人就有权掠夺穆斯林的财富,娶一百个妻子而不是四个,就这样无视和嘲弄真主的禁令?” 她用一句诗掩盖她内心的想法: “男人生活富裕了,就会变得难以管束。” 没有和她们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打招呼,我就站起来离开了。我径直朝哈伦家走去。现在我需要周围有人和我一样愤慨。快点有人来告诉我吧,这片土地并不是为了扎鲁阿尔人和他的同类而生,不是为了让他们找女人**作乐。我只提到这个名字,我的朋友便和我结成了生死同盟。他听到的关于玛利亚姆的这个未婚夫的事迹,和我所知道的差别不大。白鼬还郑重向我承诺,他会通过脚夫行会去打听*多的消息。 * 十三岁时,有一个朋友,因为一个承诺,便毅然向不公正宣战,二十年以后回过头看,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在当时,等待我们的是太多沮丧,太多痛苦!对我来说,之所以奋起反抗,有两个充足的理由。首先当然是前往梅克内斯的路上,玛利亚姆向我发出的那个微妙的求救信号,现在我才看出她那无尽的伤感。其次则是诵经大会,这激起了我这个年轻人熟读**典籍的自豪感,以及不容许信仰*到亵渎的决心。 想要了解诵经大会在一个信徒的生命中多么重要,就需要先在菲斯生活一段时间。菲斯是一座充满学术气氛的城市,似乎这座城市就是围绕学校建造起来的,就像其他有些城镇是围绕一眼泉水或是一位先贤的坟墓建起来的。经历几年刻苦耐心的学习之后,我们*终能够牢记***的每个章节,每句经文,这时学校的老师就会宣布,我们已经可以胜任诵经大会的任务,我们也因此一下子从孩童变成男人,从无名小卒变成知名人士。此后,一些人就会开始工作,另一些人则会进入大学,学习科学和管理。 诵经大会这个**仪式给菲斯年轻人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强者的世界。这也正是我那天体会到的。就像埃米尔的儿子一样,我也穿着丝绸衣服,骑上一匹纯**,带着一名举着大阳伞的奴隶,和我的同学们一起,穿过菲斯城的大街小巷,齐声背诵经文。路上有很多行人向我招手示意,我也挥手向他们回应。我不时地还能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哈里、母亲、两个表姐、几位邻居、剃须匠哈姆扎和浴室里的男孩子们,稍远一点在一个门廊下,还有瓦尔达和玛利亚姆。 父亲则在餐厅的门口等我,里面专门为我准备了宴会。他的胳膊底下夹着一套新衣服,根据习俗,我应该亲手为学校的老师穿上,以表达感激之情。他盯着我看的眼神,让我放下了一切防备。 我也看着他。刹那间,我的头脑中出现了他太多不同的画面:当他向我讲起格拉纳达时,他是感人的;当他抚摸我的脖颈时,他是温柔的;当他休了我母亲时,他是可怕的;当他决定牺牲姐姐的幸福时,他是可恨的;当他醉倒在酒馆时,他是可怜的。骑在马上,有太多话我想对他说啊!但是我知道,当我的双脚重新踩在地上,当我把马和丝衣还回,当我不再是诵经大会短暂的主角后,面对父亲,我的舌头会再次打结,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与文化,你必须读马卢夫的作品 如果你想了解中东问题的前世今生,你必须读马卢夫的作品 ★ 法兰西学院院士、龚古尔大奖得主、黎巴嫩裔法国**小说家、历史学家阿敏?马卢夫作品 ★ 他被誉为是*有**影响力的反映阿拉伯与穆斯林文化的作家,欧洲因他而掀起了阿拉伯文化热 ★ 他的作品被翻译为27种语言,历经几十年而畅销不衰,广*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作者阿敏?马卢夫,平生致力于消除东西方文化的隔阂,加深不同文化的了解。这在“叙利亚难民问题”、“阿拉伯之春运动”、“恐怖袭击”让世界手足无措的**,以史为鉴,镜照当下,来自伊斯兰文化本体的历史小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小说中出现的历**的重要伊斯兰**和城市,如叙利亚、撒马尔罕、菲斯、开罗、地中海沿岸城市等等,它们也是***沿线的重要**,撒马尔罕在历**曾被定义为丝绸之路的终点。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风俗,有助于一个文明,*好的走近另一个文明。 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引入入胜,主人公的命运至始至终紧抓读者的心,读来丝毫不觉枯燥。没有比通过一部小说走进另一种文化*好的方法,尤其是这部小说还来自于阿敏.马卢夫,这位享誉世界的阿拉伯及中东问题专家、历史学者。伟大的作家阿敏?马卢夫将用他大师般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传奇人物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