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南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吕志涛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ISBN: 9787564149284
故乡:小山村芝田 我,1937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 芝田村。 新昌县是绍兴地区南部的一个山区县,素有“七 分山地,二分水田,还有一分是河滩”的说法,东南 四十里就是著名的天姥山。古时候这个地方属于剡县 ,出过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剡录》。芝田村 则是新昌县城西30里外的一个小山村,那时全村不过 七八十户人家,其西北紧邻嵊县,就是现在的嵊州市 。芝田的历史也很久远,从村东头两棵粗壮高大的香 樟树和鹅卵石铺筑的巷道都可以看得出来。 芝田村基本上被山环抱,只是村东北有一片水田 ,离村东二三百米就是曹娥江的上游澄潭江,这也就 是古代的剡溪。江对面又是更高的山,所以可耕田地 较少,人均不到一亩。贫穷的村民的口粮多靠村西南 山地上种的玉米、番薯,而大米占不到一半。我家就 是租了镇上地主家的一亩四分田,又在村西山脚下开 出两块地,种了玉米和山芋,它们成了我家粮食的大 半来源。 芝田在解放前是个穷山村,田地少,人们的视线 又被大山阻隔,从不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村民世代都 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多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我家 则更差,每年总有不少青黄不接的日子,只能以糠麸 度日,我虚岁十岁那年,体重仅三十斤,现在简直不 可想象。村里人的文化更是贫乏,整个山村上过初中 的仅两人。其中一人是我的小娘舅,为了完成学业, 下中农家庭的外祖母不惜变卖了一亩田筹款。然而我 却走出了这个小山村,成了村里人眼中的“秀才”, 多方面原因之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 民的解放。 芝田村虽然贫穷,但被青山秀水所环抱,环境非 常优美。尤其是村东的澄潭江长年给贫穷的人们带来 欢乐,解决人们的难题:夏天在江边游泳洗澡;寒冬 腊月几乎每家大人小孩齐上阵,到江边那座水磨坊制 作水磨年糕等过年食品。这个磨坊实际是一座草棚, 有四个石臼和一座大石磨等“加工设备”,由外面的 水轮驱动。村西南山上的树木为村民提供了烧饭做菜 的柴火,当然更重要的是山脚下的坡地种植了棉花和 粮食,为村民解决了部分衣食之需。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村民们虽然整年辛勤劳 作只能勉强温饱,却已经很满足。芝田人不仅耕田种 粮食,而且种植烟草、养蚕缫丝,还养鸡、鸭、猪、 羊等禽畜。我也跟着母亲养过蚕,放过羊,还和邻居 孩子一起钓过鱼,捉过山蟹。那时候我家还种植烟草 ,收摘下来以后晾晒的时候,一看到天要下雨,就拼 命奔去抢收回家,生怕被雨淋坏。现在想起来,艰苦 生活也有别样的欢乐。 山里人特别勤劳、善良和热情,民风淳朴,从我 懂事起,村里从未发生过偷盗和各种刑事案件,真可 以“夜不闭户”。我难忘这个小山村,它在我身上打 下了深深的品格烙印,诸如纯朴、善良、坚强等。 山水古镇澄潭——少年求学地 芝田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因此我读三年级时 便每天走三里路去澄潭镇中心小学继续求学。在澄潭 ,我一直读完了初中,所以澄潭在我记忆中是十分清 晰的。澄潭在新昌县城西边30里,是一个山区小镇。 每逢农历单日,方圆20里的山乡人们都一大早到这里 赶集,十分闹猛,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趋散尽,镇上 才恢复平静。 澄潭是一个风光优美的山水古镇。在我的印象中 ,它毫不逊色于云南丽江。丽江和澄潭,都是山区古 镇,有山有水,民风淳朴。丽江的水是雪山上下来的 ,终年不断;澄潭的水来自两个方面:镇东的澄潭江 来自更上游的镜岑、穿岩十九峰等处的山水;镇中穿 街而过的水则源自镇西边陈家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的 积水,也是终年不断。古镇上的街道也很有特色:两 条直街,长长的都超过三五百米,一条横街稍短些, 也有百米开外。街道都由石板和鹅卵石铺就,两侧下 面有下水道,布置很是科学。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与 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同里及乌镇等名镇都十分相近。 但上世纪60年代后,因为镇西边建造起了水库, 陈家山下来的水都进了水库,不再流入镇内,所以镇 中东西向的横街街道与住屋之间的水沟内的清水不见 了,水沟上的石板桥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谓“春 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从此这古镇风光便 少了这一分景色。 澄潭镇沿江而建,南北呈狭长状,西南边青山连 绵,东边的澄潭江就是剡溪的主体,位于曹娥江上游 。水清透见底,最宽处约有百米,因此可乘竹排或小 船沿江而下,直达曹娥、绍兴,并走向杭州、上海… …从澄潭溯江而上六七里路程,即到达《笑傲江湖》 等电视连续剧的外景拍摄地——穿岩十九峰景区。 澄潭还盛产糕干、酥糖、蛋卷、春饼、榨面等土 特产和馄饨、炒年糕等小吃,其味道和质量甚至超过 苏锡常等地的名产。因此,在2007年县开发旅游规划 中曾提出“下澄潭镇买特产、赏古镇风貌……” 多年后,我仍乡音未改,常常回到澄潭和新昌见 见乡亲故旧。故乡面貌早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 我的心里,它们仍然是我熟悉与热爱的土地,有着这 一生都无法割断的牵系。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