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作者: (英)杰玛·埃尔文·哈里斯|译者:杜冰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ISBN: 9787552003758

作者简介

杰玛·埃尔文·哈里斯(Gemma Elwin Harris),是久负盛名的职业撰稿人,主要撰写社论和杂志专栏文章。曾工作于《消费导刊》 (Time Out)、《魅力杂志》(Glamour)及《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她之所以想到要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和侄女们曾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所以她决定与英国首屈一指的儿童慈善组织之一——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NSPCC)/ 儿童热线(Childline)合作,帮助大众。

内容简介

1。为什么水是湿的? 罗杰·海菲尔德 一个答案是:当你触碰一汪水时感到潮湿,是因 为指尖告诉大脑那种感觉是“湿的”。神经脉冲能将 信息从皮肤传递到大脑,我们称之为触觉。触觉还能 告诉你冷或热,粗糙或细腻,以及干或湿。水的感觉 是潮湿的,这说明水是一种液体。 不过,水只是在0到100℃之间才是液体,在0℃ 以下,水是固态的冰。如果冰箱里的冰块被放在室温 下,冰便开始受热融化,重新化成液体。当水壶中的 水被加热到100℃以上时,就变成了肉眼无法看见的 气体,被称为水蒸气。(你看到壶中冒出的蒸汽其实 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到壶周围的冷空气时形 成的。) 如果你有一架超级显微镜,就会看到水是由分子 组成的,每个分子又由更小的物质——原子——组成 。你可以把这些东西想象成乐高积木,它们组合在一 起构成你周围的一切,也构成你身体中的一切。 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 成的。水分子之间也相互“黏合”,靠的是氢原子的 一种特殊性质。关于这种特殊黏合(化学上称之为“ 氢键”),你长大后会学到更多的细节。现在你需要 知道的是,这些氢键使水分子互相结合得更加紧密, 比大小相近的其他分子都要紧密。这使水在很多方面 都很奇特。 下面是水的一些奇特之处: ●液态的水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肤”,你不 能看到它,不过它结实得足以令昆虫在其上行走。由 于有这层皮肤,液态水可以粘在我们的手上和衣服上 ,让我们感到潮湿。其他一些液体,比如水银,在室 温下不会有潮湿的感觉,因为它没有这种轻微的粘性 。假使你把水银倒在手上,它会像弹球一样滚动。( 不过别做这样的尝试,水银有毒!) ●与分子大小与水相似的其他物质相比,水沸腾 和融化所需的温度要高很多。 ●多数物质在冷却时会收缩,但在氢键的影响下 ,水在冻结时会膨胀,所以冰会上浮。 ●加州伯克利的里奇·塞卡利(RichSaykally) 做了一些很机智的实验,牛津大学的大卫·克拉里( DavidClary)后又将实验做了很好的总结,实验显示 :要想感觉到潮湿,至少需要6个水分子;如果少于6 个,分子形成的水膜只有一个分子厚。当把第6个分 子加进来时,整簇分子就会快速转化成一个微型水洼 ,于是我们便感觉到了潮湿。 罗杰·海菲尔德(RogerHighfield1958—), 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对外事务部主任,曾为《新科学 家》杂志(NewScientist)的编辑。他第一个做到了 将一个中子在肥皂泡上反弹回来。 50。 人们如何知道所有的雪花都不同? 贾斯汀·波拉德 第一个意识到每片雪花可能都不相同的人叫威尔 逊·本特利(WilsonBentley),出生在1865年。他 生活在美国的佛蒙特州,那里非常寒冷,冬季多雪。 其实,美国是世界上(包括南极洲)年降雪量最多的 地方。威尔逊住在一个非常冷的农舍里,他甚至可以 把飘洒的雪花接到一块黑板上,然后将它们带回室内 去观察,雪花也不会融化。 威尔逊的妈妈有一架旧显微镜,在15岁时,有一 天他决定用显微镜来看看雪花,所见令他特别惊讶: 每一片雪花都呈美丽的六边形,但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 威尔逊·本特利想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雪花有多 么美丽,但即使在他那间冰冷的房间里,雪花也最终 融化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威尔逊说服他父亲 给了他100美元(在当时那可是老大一笔钱,相当于 如今的1500英镑),买了一架照相机和一个专门的连 接件,使他可以透过显微镜来拍照。当时,没有多少 人知道这到底该怎么做,因而在1885年,威尔逊成了 头一个用这种方式给雪花拍照的人。 他一生都没有停止拍摄雪花,因而成了著名的“ 雪花本特利”。最终,他给雪花拍摄了5381幅照片, 没有一片雪花是相同的。夏季不下雪的时候,他拍摄 姑娘们美丽的笑容。1931年,他再次冒着暴风雪去采 集雪花,不幸着了凉,去世了。 但是,他的看法——每片雪花都不相同——正确 吗? 每片雪花都起始于云层中的某粒微小冰晶,在旋 转着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冰晶逐渐长大。它的形状取 决于很多因素,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每一时刻所经 过的地方,其空气的温度与湿度都影响雪花的形状。 因此,任意两片雪花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下落,其概 率是微乎其微的。 不过,世上曾经落下的雪花实在是太多了,仅一 立升雪就包含100万片雪花。整个世界从古至今落下 的雪花总数恐怕得有54(Nonillion)片。这可是个 巨大的数字啊,给你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如果你有 这么多张5英镑的纸币,你用它们铺满整个世界并一 层一层地往上摞,摞起来的高度将达到55620公里。 因此,那么多的雪花中会有两片完全一样吗?说 实话我们永远不敢肯定,因为没人能把所有的雪花都 查看一番。不过据数学家们估计,在这么多片雪花中 ,用“雪花本特利”的显微镜也仅仅可能发现两片一 样的雪花。而即使那两片一样的雪花,假使你用更先 进的显微镜观察,还会看到些许差异的。 贾斯汀·波拉德(JustinPollard,1968—), 英国历史学家、电视制作人。他出品了多部纪录片, 并为多部电影进行历史指导,包括《加勒比海盗》、 《伊丽莎白女王》等著名影片。 102。什么使“我”成为了我?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令人挠头的问题之一,就此我 们请教了一位古人类学专家、一位心理学教授和一位 童书作家,下面是他们的想法。 克里斯·斯特林格 看看大人们如何准备一顿大餐:他们会去预备原 料,像肉呀、蔬菜和调料等,然后再从某位大厨的烹 饪书里找来菜谱。 想象你自己的身体就是那一顿大餐,那么所需的 原料便是化学物质和细胞,它们组成了你的身体并使 它得以运转。 教你如何将原料按各种方式搭配、制作成身体的 菜谱也准备好了,那便是基因代码。它看起来非常微 小,却是一份极其长的指令簿,指导如何建造你。这 份基因代码放在你妈妈身体里的一个蛋蛋里,你的生 命便是从那个蛋蛋开始的。 每个人的基因代码(菜谱)互相间都有一点点的 差别:所需的原料稍有不同,使用原料的方法略有出 入。如同数不清的原料组合及烹调方式造就了各种各 样的咖喱饭一般,由于每个人“菜谱”上的小小差异 ,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你是你,为什么你的容貌、身材和 肤色是你自己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一个 人完全像你(除非你有一个同你基因代码非常相似的 孪生兄妹)! 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Stringer,1947—) ,英国人类学家,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皇家 社科院院士。他是“人类单一起源论”最重要的倡导 者之一。 加里·马库斯 什么使“你”成为了你?这涉及了你能想到的所 有东西:你的头、你的手臂、你的脚趾头、你的心脏 ,特别是你的大脑。 如果你在一次不幸的事故中失去了一个脚趾,你 仍旧是你,不过是“缺一个脚趾的你”。同样我还可 以假设你缺了一条左臂或少了右腿膝盖,我确信你会 非常想念它们,但你还是你自己。 可说到你的大脑便是另一回事啦。如果有样东西 对使“你”成为你最为重要的话,那一定是你的大脑 ,它三磅来重,是一团待在头盖骨下的灰色物质,它 帮助你思考、理解和记忆。 没有大脑,你会不知道早上如何起床,你会想不 出任何主意,你会无法想起你是谁,你甚至没法问“ 什么使‘我’成为了我”。 于是又引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什么使你的大脑成 为了你的大脑?你可以去商店买一件新衬衫或一双新 鞋,但你的大脑却是与生俱来的;你的心脏甚至都可 以被替换,但如果你替换了大脑,你恐怕就不再是你 了,假使你能换脑的话,你的整个人格可能都会改变 !因为,正是你的大脑使你快乐或忧伤,友善或尖刻 ,爱交际或是易害羞。 当你还在妈妈的子宫里时,你的脑子便开始成形 了。一层细胞(有点儿像一层皮肤)自己折叠起来形 成一根管儿,那根管儿开始外扩,并最终分裂成了两 半(被称为“脑半球”)。然后它继续分化成许多的 区域,比如:帮助做决定的前叶,帮助理解所听到事 物的颞叶等。 大脑的基本形状是通过基因从父母那里遗传过来 的,但随后的发展便全取决于你了。每次你尝试学习 新东西,你的大脑都会有所改变。你不能在网上订购 一个新的大脑,但通过每天学习点儿新东西,你可以 让自己的头脑变得越来越好。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大脑,因此不会有两个思想 或行为完全一样的人。所以,正是你的大脑使“你” 成为了你。 加里·马库斯(GaryMarcus,1970—),美国 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集中 在人类的认知与言语上,写作了大量此方面的书籍。 代表作《头脑的诞生——少量基因如何创造了复杂的 头脑》(BirthoftheMind: HowaTinyNumberofGenesCreatestheComplexitieso fHumanThought)。 米歇尔·罗森 我看着父母说,你们给了我什么?我看着祖父母 、叔叔、姑姑和表兄妹说,你们给了我什么?我看着 曾上过的学校、曾加入的俱乐部说,你们给了我什么 ?我看着去过和住过的所有地方说,你们给了我什么 ?我看着朋友和爱人说,你们给了我什么?我看着玩 过的游戏、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学过的诗歌说, 你们给了我什么?我看着新闻,听着街谈巷议,我说 ,你们给了我什么? 那么,是它吗?我提及一切了吗?我觉得还不够 ,还落下了什么人,落下了什么物。 是的,还有我和我的头脑。因为所有那些事情涌 来、涌来、涌来,我不停地想着、说着、写着。所有 的事情仿佛经过了绞肉机、粉碎机、搅拌机外加炊具 的处理,全都融合在了一起。我就被这样造出来了。 甚至那也不是全部。 真的吗? 没错,因为我并没有制造头脑里的“绞肉机”、 “粉碎机”、“搅拌机”和“炊具”,是我的头脑在 进行着绞碎、粉碎、搅拌与烹制。并不是我制造了我 的头脑!我促成了它。是的,提供原料的正是所有那 些与我相逢的人和事。 我们在被他人创造时也在自我创造;我们在创造 自我时他人也在创造我们。 米歇尔·罗森(MichaelRosen,1946—),英 国诗人、儿童小说家。他共出版了140多本书籍, 2007年被评选为“儿童桂冠诗人(Children' sLaureate)”。

孩子对于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探索陌生的世界呢?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回答去启迪呢?

本书收录了数千孩子提出的幽默、大胆、新奇的问题,同时又请来了各界精英做睿智而风趣的回答。

阅读本书,能让你走近孩子的世界,贴近孩子的心灵,给你带来快乐,同时也能启发你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去回答,去启迪,去培养。